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以运营前置思维打造乡村运营,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10-01 | 10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乡村运营已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乡村建设往往侧重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资源的简单开发,而忽视了运营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乡村运营前置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思维模式强调在乡村建设的初期就引入运营理念,从市场需求出发,统筹规划乡村的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等环节,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将从品牌定位与主题策划、统筹规划与建设、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培育特色产业与业态、强化营销与推广以及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六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以运营前置思维打造乡村运营,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一、明确品牌定位与主题策划

乡村的品牌定位和主题策划是乡村运营的起点,也是吸引游客和市场关注的核心要素。在这一阶段,深入的调研是基础,精准的定位是关键,而富有创意的主题策划则是提升乡村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一)深入调研

在乡村建设初期,全面深入的调研是不可或缺的。调研的维度应涵盖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多个方面。自然环境调研包括对乡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分布的详细勘察。例如,通过实地测量和卫星地图分析,了解乡村的山地、平原、水域分布情况,为后续规划生态旅游路线或特色农业种植区提供依据。历史文化挖掘则需要走访村里的老人,查阅地方志、族谱等资料,收集乡村的历史故事、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文化元素。以某乡村为例,通过调研发现了一处古老的家族祠堂,经过对其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的研究,将其打造成乡村文化展示的重要场所。产业基础评估则要对乡村现有的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进行调研,分析其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等。例如,某乡村有传统竹编工艺,但因缺乏销售渠道和创新设计,产业规模较小。通过调研,明确了竹编产业的提升方向。

调研成果的梳理同样重要。建立资源数据库,将调研得到的自然、文化、产业等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乡村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品牌定位和主题策划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绘制乡村资源地图,直观地展示乡村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特色景点、文化遗迹、产业聚集区等。例如,在地图上标注出古树名木的位置、传统村落的范围、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区域等,为规划人员和运营团队提供清晰的视觉参考。

(二)精准定位

品牌定位策略应注重差异化和目标市场定位。差异化定位要求乡村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找到独特的品牌定位。例如,有的乡村定位为“生态康养胜地”,主打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养生度假;有的乡村定位为“民俗文化体验村”,突出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目标市场定位则要根据乡村的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目标客户群体。例如,针对亲子家庭,乡村可以打造亲子教育基地,提供农事体验、自然科普等活动;针对年轻游客,可以发展乡村音乐节、户外运动等时尚业态。

以安吉鲁家村为例,鲁家村精准定位为“田园综合体”。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如野山茶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贵州荔波县洪江村则定位为“艺术乡村”。村里有大量的闲置老屋,当地政府和艺术家合作,将这些老屋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民宿、艺术展览馆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前来创作、居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提升了乡村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

(三)主题策划

主题策划的原则是文化内涵挖掘和体验性与互动性。主题策划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的各个角落。例如,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可以在道路两旁设置农耕工具展示区,在民宿房间内布置农耕文化相关的装饰品,让游客在吃、住、行、游的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策划的主题活动和项目要注重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让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比如,举办乡村丰收节,游客可以亲自下田收割庄稼,参与农产品加工制作,还可以与当地村民一起举办庆祝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浙江桐庐荻浦村以“古村落 + 乡村生活体验”为主题。村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古祠堂、古民居、古戏台等。在古建筑周边,开发了一系列乡村生活体验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农家菜烹饪、乡村民俗表演等。游客可以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体验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四川崇州竹艺村则以“竹文化”为主题。村内有悠久的竹编历史,当地将竹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了竹编工艺品、竹制家具、竹建筑等多种产品和项目。游客可以参观竹编工艺展示,学习竹编技艺,还可以购买竹制纪念品。此外,村里还举办了竹文化节,通过竹艺展览、竹艺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竹文化。

 二、统筹规划与建设

乡村的统筹规划与建设是实现运营前置思维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需要整合乡村的各类资源,包括土地、资金、人才等,确保规划和建设能够满足运营的实际需求。

(一)整合资源

土地资源整合是乡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民手中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经营。例如,某乡村通过成立土地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用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能让村民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对乡村的闲置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如将废弃的宅基地改造成小型花园、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在一些乡村,废弃的猪圈被改造成特色咖啡馆,废弃的仓库被改造成乡村博物馆,既提升了乡村的环境品质,又增加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