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资源整合同样重要。政府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例如,通过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乡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乡村运营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招商引资、PPP模式等方式,吸引企业、社会资本投资乡村的旅游项目、产业项目等。例如,某乡村通过与一家旅游公司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企业负责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村民以土地入股,获得分红收益。
人才资源整合也是关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乡贤等人才回流乡村。例如,提供创业补贴、住房优惠、子女教育等政策支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提高村民的素质和能力。例如,举办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农产品电商培训等,让村民能够更好地参与乡村运营。
(二)协同设计
设计团队与运营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在乡村规划和设计的前期,设计团队要与运营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运营团队的需求和想法。例如,运营团队希望在乡村建设一个特色民宿集群,设计团队就要根据运营团队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民宿建筑和内部空间布局。设计团队要全程参与乡村的建设过程,根据运营团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民宿建设过程中,运营团队发现某个房间的采光不好,设计团队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优化房间布局,确保民宿的品质和运营效果。
施工团队与运营团队的配合也不可或缺。运营团队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运营要求。例如,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运营团队要关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在乡村的设施设备选型方面,运营团队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在选择污水处理设备时,运营团队要考虑设备的运行成本、维护难度、处理效果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乡村运营的长期需求。
(三)预留发展空间
空间预留策略需要考虑产业拓展空间和业态升级空间。在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中,预留一定的产业拓展空间。例如,在乡村旅游项目中,预留一些土地用于未来建设新的游乐设施、拓展新的旅游线路等。在乡村产业项目中,预留厂房空间用于企业未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为业态升级预留空间,方便未来引入新的业态和模式。例如,在乡村商业街区的建设中,预留一些店铺空间用于未来引进新的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提升乡村的商业活力。
江苏南京石塘村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预留了一部分山林和农田空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里在预留空间内开发了户外拓展基地、山地自行车道、田园采摘园等新的旅游项目,
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了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浙江桐庐环溪村在建设乡村民宿集群时,预留了一些空地用于未来建设公共休闲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随着民宿产业的发展,村里在预留空间内建设了乡村图书馆、露天舞台、休闲广场等设施,提升了乡村的居住品质和文化氛围。
三、引入专业运营团队
专业运营团队的引入是乡村运营成功的关键。运营团队的专业能力、市场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够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一)招聘与选拔
招聘渠道的拓展至关重要。利用专业的招聘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发布招聘广告,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人才。例如,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上发布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启事,详细说明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同时,参加各类乡村振兴人才招聘会、农业展会等线下活动,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此外,还可以在高校、职业院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吸引应届毕业生投身乡村运营事业。
选拔标准的制定同样重要。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如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农业经济、项目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乡村运营经理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乡村旅游市场,具备良好的项目策划和运营管理能力。同时,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抗压能力等。通过面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
(二)合作与委托
合作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全权委托运营模式是将乡村的全部运营工作委托给专业的运营公司,由运营公司负责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例如,某乡村与一家知名的旅游运营公司合作,运营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负责乡村的旅游项目开发、游客接待、服务管理等工作,村集体按照游客数量或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获取收益。部分业务合作模式则是与运营团队合作开展部分业务,如旅游营销、活动策划、产业项目管理等。例如,乡村可以与一家专业的旅游营销公司合作,负责乡村旅游品牌的推广和游客招募工作;同时,与一家农业企业合作,负责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浙江德清五四村与一家专业的乡村运营公司合作,采用全权委托运营模式。运营公司对五四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打造了“智慧乡村”品牌。通过建设智慧农业系统、智慧旅游平台等,实现了乡村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运营公司还通过举办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开展线上营销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安徽黄山西溪南村则与多家专业团队合作开展部分业务。在旅游营销方面,与一家旅游营销公司合作,通过社交媒体推广、旅游达人体验等方式,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与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开发了乡村文创产品、民俗文化体验项目等。通过这种部分业务合作模式,西溪南村实现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