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解密最美西湖背后的故事
来源:杭州文史 | 作者:施奠东/肖婷 | 发布时间: 2018-10-01 | 2830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原名《西湖钩沉:打造最美的人间天堂》,著名风景园林专家施奠东口述,肖婷整理。

一 捍卫金字招牌,建设环湖公园

在杭州园林局任职期间,我参与了西湖的保护、建设与规划工作。对于西湖建设,我的宗旨是坚持“科学发展,保护为主”的原则。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此对于西湖而言,不宜使用“开发”二字,“开发”意味着存在破坏;原有的自然和文化遗存就有危险。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对于遗产而言,重点更应该是“保护”,只有做好了西湖的保护工作,才能永续利用,归还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资源,同时,对于杭州而言,西湖是很重要的旅游资源,虽然杭州旅游不仅仅只有西湖,但西湖是杭州的“金字招牌”“名片”,没有西湖,杭州旅游就失去了根本依据,只有保护好、建设好西湖,才能为杭州提供最根本的旅游资源。因此,我在杭州园林局工作时,工作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怎样保护好西湖,怎样在建设的时候不去破坏西湖,做到科学发展西湖,这是建设西湖的着眼点,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解放初期,杭州市政府邀请苏联专家一起搞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这样一个理念:环湖路以内都要建公园,原来的有碍于风景的建筑要拆除,并且不得兴建新的风景园林以外的建筑。此设想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具体实施开始于1983年。以往的西湖环湖路以内,有一部分建筑是被单位及居民住宅占用,到了湖边不见湖,严重影响了西湖景观。因此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实施环湖绿地建设工程,但80年代市财政经费很紧张,要实施这项工程难度非常大。

杭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杭州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按照50年代的规划,将环湖变成一个开放性的环湖公园。市政府制定了“谁家孩子谁家管”的工作原则,得到省领导的大力支持,省单位归省里负责,市单位归市里负责,这样,动迁工作就展开,一些单位、居民分批迁了出去。

当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碍,如当时的杭州铁路局在北山的一个单位开始有些顾虑,不太愿意搬出风水宝地,于是当时的市委书记厉德馨把杭州铁路局党委书记请到杭州市委商谈,这样终于做通了铁路局的工作答应搬迁。又如,西湖苏堤南端的苏东坡纪念馆处,那地方原来是省军区一位领导的住处。1987年,当我得知这个副司令员去世后,军区有一个单位新搬了进去,我就到厉书记办公室对他说:“这个地方已经空出来了,怎么想办法把它拿回来呢?”厉书记打电话到省军区商量这事,军区很支持风景区的建设,无条件地同意搬出,后来就在这个地方建了苏东坡纪念馆。再例如北山镜湖厅这一块地,原来是省直机关幼儿园,当时也是不太愿意搬迁,没办法只好由市领导出面解决。还有郭庄这一块,原来是西湖区法院拘留所,为了恢复历史景点西湖区也很支持把它交给了我们,成了现在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湖口等地方以前都是乱七八糟的,但最后都在各方的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下,建设成为开放公园,形成了环湖通道。

这一系列环湖拆迁、绿化工程是很艰难的,从1983年开始连续拆迁,到1998年,除汪庄、刘庄以外,环湖的单位及居民住宅基本迁出去了,建设成了对外开放公园,这是当前西湖开放的基础。这些不仅是公园绿化建设,也是保护西湖的重大举措,它改善了西湖环湖景观面貌,使得西湖与城市更好地融为一体,为西湖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作了铺垫。

二 历经十八载,重建雷峰塔

1924年雷峰塔轰然倒塌,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名存实亡,此后,雷峰塔的重建备受世人关注,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城市规划中,有重建雷峰塔的内容,但各方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同志和部门不同意重建雷峰塔,有的同志提出鲁迅的意见“雷峰塔倒,妇女解放”,但社会上更多的是希望重建,因此雷峰塔重建是一个很曲折的工作。

1984年“纪念雷峰塔倒60周年”时,我们局里办的一个风景园林杂志,第一期创刊号就是“纪念雷峰塔倒60周年”专刊,很多专家都撰文,提出要重建雷峰塔。以后,我们与省警卫部门接洽商谈,但是,由于雷峰塔所在的汪庄是个重要的接待处,出于安全考虑,省警卫部门认为有难度。这样,我们从1985隼开始,每年的春节我与当时的分管副市长都要到警卫局去拜访,争取重建雷峰塔,后来又经过三次全国人大代表会、两次全国政协会议提案要求重建雷峰塔,还是没能成功。1993年我们又把意见反映到公安部,乃至王芳同志那里,王芳同志在我们的一个报告里进行了批阅。我当时拿着公安部王芳的批阅文到市里去,我说公安部都同意开放,于是市领导说向省政府请示报告。这样,我就为市政府代拟了一份向省政府的报告,当时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还要我提供了一批资料。经研究后,由省建设厅为省政府代拟批文同意杭州市政府的报告。但附加了一句“征求省警卫局意见”。后来我拿着省政府的同意文件找到了省委副书记刘枫同志,要求做—做警卫局的工作,警卫局担心会有安全隐患,所以一直未能实施。

1995年春节,我和分管副市长再到警卫局。当时警卫局提出雷峰塔是否可以不在原址而是建在苏家山。我当时就表明观点:“这是绝对不行的,那不是雷峰塔,而是苏家塔。”警卫局同志还提出,因接待工作需要,如原址建,是否可在附近另选地建接待设施。我们说附近也实在是无地可选了。这样,此事又搁下来了。这个时候各界逐渐认同雷峰塔的重建,因此警卫局的压力也很大。后来,我私下与警卫局王局长又谈过几次商讨重建的办法。直到1999年,警卫局终于同意与我局合建雷峰塔。这样,经过长达15年的曲折历程,对于杭州、西湖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重建雷峰塔拨开重重雾团,走上了重建之路。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