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儿童成长环境的日益重视,儿童友好型乡村的概念逐渐兴起。儿童友好型乡村2.0不仅关注设施建设,更注重全程化自然教育运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空间。本文将详细探讨儿童友好型乡村2.0的设施建设与全程化自然教育运营的各个方面,展示其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儿童友好型乡村2.0设施建设
(一)空间环境友好
1. 公共活动空间
设计原则
儿童视角:在设计乡村公园时,设计师们深入调研儿童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他们发现,儿童喜欢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中探索,因此在公园中设置了多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和坡道。这些平台和坡道不仅方便儿童攀爬和探索,还配备了安全护栏,防止儿童跌落。例如,在重庆市的一个儿童友好型乡村示范点,设计师们在公园中心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攀爬架,周围环绕着软性材料铺设的地面,确保儿童在玩耍时的安全。
舒适材料:广场的地面采用橡胶地垫或彩色塑胶铺设,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减少儿童跌倒时的受伤风险,还具有防滑功能,即使在雨天也能保证儿童的安全。在吴兴区的一个乡村公园,地面铺设了彩色塑胶,色彩鲜艳的地面不仅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还为公园增添了一份活力。
自然融合:设计师们注重将公共活动空间与乡村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公园中保留了一些原有的树木,围绕树木设置了休息长椅和儿童游乐设施,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氛围。例如,在乌镇横港国际艺术村的公园中,设计师们保留了一片百年老树,围绕树木设置了一个小型的沙坑和秋千,让儿童在玩耍时能够亲近自然。
功能分区
幼儿游乐区:在公园的一角,专门为幼儿设置了沙坑和小型滑梯。沙坑的边缘用木头围栏围起来,防止沙子散落。滑梯的坡度较缓,适合幼儿使用。在滑梯的旁边,还设置了一个小型的喷水装置,让幼儿在炎热的夏天可以戏水降温。在胜和村的公园中,幼儿游乐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安全和趣味性,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欢迎。
学龄儿童活动区:在公园的另一侧,为学龄儿童设置了攀爬架、秋千和平衡木。攀爬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的树枝,让儿童在攀爬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挑战。秋千的座位采用软性材料,增加了儿童的舒适感。平衡木的长度适中,难度适中,适合学龄儿童练习平衡能力。在宁海县的一个乡村公园,学龄儿童活动区的设计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自然观察区:在公园的边缘,设置了一个自然观察区。这里种植了各种植物,包括花卉、灌木和乔木。在植物之间,设置了昆虫旅馆和鸟类观察站。昆虫旅馆由木头和竹子制成,内部放置了干草和树枝,为昆虫提供了栖息之所。鸟类观察站则配备了望远镜,让儿童能够近距离观察鸟类的行为。在乌镇横港国际艺术村的自然观察区,孩子们经常在这里观察到各种昆虫和鸟类,增加了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和兴趣。
2. 交通设施
慢行系统
步行道设计:乡村的步行道宽度根据人流量合理设计,一般不小于1.5米。在步行道的两侧,设置了绿化带,种植了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在步行道的表面,采用了透水砖铺设,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还能减少雨水积聚。在吴兴区的一个乡村,步行道沿着溪流铺设,沿途设置了多个休息亭,让游客和儿童可以在行走过程中休息和欣赏风景。
自行车道设计:自行车道设置在乡村的田野边缘或林间小道,宽度不小于2米。自行车道的路面采用沥青铺设,平整且耐磨。在自行车道的入口处,设置了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租用自行车。在自行车道的沿途,设置了多个指示牌,标明了方向和距离。在宁海县的一个乡村,自行车道穿过一片片稻田,让骑行者能够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美丽。
安全设施:在乡村道路上设置了反光标识和凸起路标。反光标识安装在道路两侧的路灯杆上,夜间能够反射车灯的光线,提醒司机注意道路边界。凸起路标安装在路口和弯道处,提高了道路的可视性。在儿童过街的地方,设置了安全岛,安全岛的表面采用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在吴兴区的一个乡村,安全岛的设计让儿童能够安全地过马路,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停车规划
停车场布局:乡村的停车场布局合理,避免了车辆随意停放对儿童造成安全隐患。停车场设置在距离儿童活动区域较远的地方,如村口或主要道路的尽头。在停车场的入口处,设置了明显的标识牌,标明停车场的位置和容量。在停车场内,设置了清晰的停车标识和限速标志,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在宁海县的一个乡村,停车场的设计不仅方便了游客停车,还减少了对儿童活动区域的干扰。
照明设施:停车场配备了完善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停车安全。照明设施采用太阳能路灯,既环保又节能。在停车场的角落,设置了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控停车场的情况,防止车辆被盗或损坏。在吴兴区的一个乡村,停车场的照明和监控设施让游客感到非常安心。
(二)教育设施完善
1. 自然学校
建筑风格
自然融合:自然学校的建筑风格与乡村环境相融合,采用天然材料建造。建筑外观设计成类似乡村小屋或树屋的形状,让儿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在建筑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植物,让学校融入自然环境中。在乌镇横港国际艺术村的自然学校,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