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四川2025年乡村振兴:学萧山、浙江经验,走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3-23 | 28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向萧山学习:抱团发展与片区化推进

(一)萧山“抱团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在萧山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抱团发展”模式成为了一种创新且高效的乡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以单个村庄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将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似的村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进化镇为例,5个行政村携手合作,围绕产业发展、宜居环境和治理提升等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片区化、组团式的发展道路。通过这种方式,各个村庄能够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避免重复投资,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从农产品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例如,进化镇的某个村庄可能擅长种植某种特色农产品,而另一个村庄则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有独特技术。通过抱团合作,种植村可以为加工村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加工村则可以将加工后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和销售,最终实现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不仅整合了资源,形成了规模效应,还通过协同合作,提升了乡村整体竞争力,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四川借鉴萧山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策略

四川地域广阔,乡村发展差异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小且分散。借鉴萧山的“抱团发展”经验,四川可以整合这些村庄的资源,打造片区化乡村振兴示范带,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形成更大发展合力。以川南为例,四川可以整合富顺、自贡等县市相邻乡村,打造川南特色乡村振兴片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盐业历史遗迹和彩灯文化,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条件。

在实施过程中,四川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对乡村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明确各村庄的优势和短板,以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例如,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哪些村庄适合发展种植业,哪些村庄适合发展加工业,哪些村庄适合发展旅游业。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各个村庄在合作中能够充分沟通、协同推进。例如,可以设立片区发展委员会,由各村代表组成,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片区内的各项事务。此外,还需要引入专业的规划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确保片区发展能够有序推进。

同时,萧山在试点中建立了“1+X”政策体系,区级部门协同作战,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四川也应完善政策协同机制,涉及农业、文旅、交通等多部门,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例如,可以建立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部门能够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二、向浙江学习:系统规划与未来乡村建设

 (一)浙江“千万工程”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浙江的“千万工程”是乡村建设的典范,它并非简单的环境整治或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从科学规划、梯次推进,到“未来乡村”计划,浙江提出了“一统三化九场景”的先进理念,即党建统领、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以及九大场景的集成化设计。这种模式不仅关注乡村的外在形态,更注重内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系统思维和创新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建设方案。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发展高端农业和乡村旅游;在生态敏感地区,则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通过这种分类指导的方式,浙江成功地将“千万工程”从局部示范推广到全域覆盖,实现了乡村建设的整体提升。

(二)四川构建美丽乡村规划体系的策略

四川需构建以县域为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分类、分级创建。例如,成都平原的乡村,可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都市农业示范点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川西高原的乡村,则应突出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牧业,保护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和牧业品牌。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与功能配置,实现乡村建设的有序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四川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例如,在成都平原,可以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交通便利,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智能化农业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结合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在川西高原,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牧业,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

(三)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与服务

浙江未来乡村建设强调数字化赋能,四川也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乡村治理与服务水平。在治理方面,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精准度,如建设智慧果园,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气候,自动灌溉施肥,提升水果产量与品质;搭建数字治理平台,让村民通过手机参与村务决策、反馈问题,提高治理效率与村民参与度。

例如,在达州市,可以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村民可在线办理社保、医保等政务事项,查询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技术知识等,方便生产生活。通过数字化平台,村民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从而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平台参与村务决策,对村庄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