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社区发展治理导向下的社区分类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1-12-22 | 6451 次浏览 | 分享到:


4.2  模型构建与基础分析


4.2.1 社区发展特征评价


社区发展方面,对服务完善需求的标签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两项,分别以全市 POI 数据中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在社区中的数量及类型进行表征,数量越多、类型越丰富,对社区服务完善的需求就越低。


对文化展示需求的标签主要有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两项,主要是以成都市紫线规划数据库数据与全市 POI 数据中与现代文化相关的设施数量进行表征,社区中历史文化点位越多、等级越高,社区文化资源越丰富,对文化展示的需求也越高。


对环境优化需求的标签主要有生态环境和市容环境两项,采用成都市 “三调”数据中公园绿地的覆盖率进行表征,公园绿地覆盖率越高,社区环境越好,对环境优化的需求就越低。


对空间更新需求的标签包括居住空间、通行空间和休憩空间三项,主要是以建筑年代来表征,其中城市区域主要采用历年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判断,年代越久、更新需求越高;农村区域采用成都市“三调”数据识别散居自然村落,其更新需求相对较高。


对产业发展需求的标签包括产业动力和营商环境两项,以企业数量作为表征,企业数量越多,对社区产业发展需求就越低。将基础数据处理后,在 Arcgis 平台中进行空间链接与可视化处理,初步判别社区发展方面呈现的特征(图 2)。


图2 社区发展标签数据化


4.2.2 社区治理特征评价


社区治理方面,以行政管理为核心职能的治理主体的作用,主要是采用社区中党委数量、党支部数量、网格数等进行评价,数量越多,作用越大。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职能的治理主体作用的评价,主要是以企业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为重要指标,具体以全市社区基本情况数据平台中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区机构、社区组织的数量来综合确定,数量越多,其治理主体作用越大。


以社区服务为核心职能的治理主体的作用评价,主要是以社区基本情况数据平台中物业、志愿者、社会组织数量和开展工作的情况来表征,数量越多、情况越好,作用也就越大。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主要是采用手机信令数据中社区年龄数据进行表征,其中,60 岁以上最高,18~22 岁次之,同时,以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数占社区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辅助指标,以判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能力。同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链接与可视化处理,初步判别社区治理方面呈现的特征(图 3)。

图3 社区治理标签数据化


4.3  特征聚类分析


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两个方面共八个表征数据,将形成 4 357×8 的矩阵,采用 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实现K-means 数据聚类。运用 K-means 数据进行反复迭代和更新聚类中心的操作,直至实现社区发展治理特征收敛的效果,并利用 Arcgis 平台进行空间链接与可视化处理,形成基于社区发展治理的聚类分析图(图 4)。

图4 K-means 数据聚类过程示意图


本次研究采用二分法、五分法、六分法和十分法进行比较,其中,二分法主要呈现出城乡差距;五分法可表现社区发展治理的特征与区别,但差异不够明显,尤其是农村区域的差异较小,无法进一步细分;六分法较好地体现了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各方面的特征差异,空间分布呈现出圈层式规律,整体符合常规认识;十分法中,社区发展治理各维度分布较为离散,类间差距过小,难以区分。综上所述,采用六分法可以较好地对成都市全域社区进行分类识别(图 5)。

图5 社区发展治理特征聚类图


4.4  社区分类的人工校核与结论


在 Arcgis 平台中将六类社区八个方面的特征进行统计,并逐一解译,可判断该类社区在八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高低和治理能力强弱,进而识别该类社区的整体特征,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老旧社区、新兴社区、产业社区、农村新型社区、资源型村落、自然村落(图 6、表 2)。

图6 六类社区空间分布图


表2 六类社区特征识别与分类



05

各类社区特征与发展治理模式


5.1  老旧社区


该类社区主要位于主城区二环以内及各区(市)县老城区,社区内以老旧建筑为主,居住功能和现代服务功能复合。社区主要存在居民构成复杂、人口老龄化、设施老旧、公共空间缺乏且环境品质不高等问题。


社区以打造邻里互助、舒畅宜居场景为目标,主要采用三社联动和三方共治模式,同时辅以居民互助和社企合作的治理模式,重点推进公共服务的品质化提升,针对不同人群的诉求进一步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新增小游园、微绿地等空间,推动社区闲置及低效空间的功能化改造,引导院落空间的设施化、景观化改造。


5.2  新兴社区


该类社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内、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各区新建城区,社区内以商品房小区为主。由于建成年代较近,社区内部分区域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同时人员组成复杂,邻里关系淡薄,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弱。


社区以打造时尚活力、精准服务场景为目标,采用社企合作治理和三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重点满足多元人群的消费诉求,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营造社区文化和温馨氛围,重塑邻里关系。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