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片区组团式乡村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以下将从规划引领与资源整合、产业赋能与创新、社会资本与市场机制、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等方面,详细阐述河南省在片区组团式乡村运营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路径.
规划引领与资源整合
系统谋划与区域协同发展
河南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的系统谋划,突破传统行政边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沁阳市为例,该市创新性地建立区域党委,下沉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党委书记,乡村骨干任党委委员,统揽区域内各项资源,协调各类组织,实现乡村“一盘棋”。这种区域党委模式,打破了以往各村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区域内的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为乡村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区域党委的统筹规划,各村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和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了区域内各村的互补发展和整体提升.
资源整合与产业抱团
在资源整合方面,河南省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实现产业抱团发展。沁阳市各村以资金、资源、资产等形式入股,设立“强村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把不同资源优势的村嵌入到生产经营全链条,解决了产业低质同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例如,一些村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缺乏技术和资金,而另一些村则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强村公司”的运作,各村可以将自身资源和优势进行互补,共同开展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带动了区域内各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产业赋能与创新
发展特色产业
河南省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以灵宝市为例,该市在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内建设“葡醉田园”田园综合体,采取“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集聚多种业态功能。灵宝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通过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灵宝市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果加工、包装、运输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特色水果产业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和观光,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旅游融合
河南省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新安县依托丝绸之路第一关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安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汉函谷关、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通过挖掘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新安县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新安县还注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结合,开发了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乡村的田园生活,享受休闲度假的乐趣。这种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本与市场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河南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局面。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建设。例如,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资本,政府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还搭建了社会资本与乡村对接的平台,为双方提供信息交流、项目对接等服务,促进了社会资本与乡村的有效对接和合作。通过引导社会资本的参与,河南省的乡村振兴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智力支持,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化运营
河南省注重市场化导向,强化农业农村招商理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将乡村的资源和项目推向市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乡村建设。例如,政府将一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乡村旅游项目等进行包装和推介,通过招投标、合作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和运营。这种市场化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乡村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增强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
河南省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例,河南省计划在2024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这不仅方便了农民的出行,还促进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河南省还注重农村供水工程体系的建设,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此外,河南省还加强了农村电力、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
提升公共服务
河南省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拓展,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方面,河南省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等措施,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医疗卫生方面,河南省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设备、推进远程医疗等措施,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