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第一,对于个体,熟悉的陌生人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大于 150 个;第二,熟悉的陌生人之间更容易形成结构稳定的偶遇网络并产生更高的偶遇频率;第三,熟悉的陌生人两次连续偶遇的时间差,如果描绘成散点图,并不是一种在散点图尾部密集的分布。 换言之,熟悉的陌生人的两次偶遇,时间间隔不会特别长或者特别短,而是在两者之间。熟人之间反而会出现要么很久不见,要么经常见面。此外,因为时间差的分布规律,也意味着熟悉的陌生人会成为那些我们在需要帮助时比亲人和熟人更可能当时就在身边的人。 3.2 作为同时在场的子集 这部分研究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熟悉的陌生人的社会、经济意义。无论我们如何定义物理世界里的熟悉的陌生人,同时在场都是它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换言之,同时在场的人们是熟悉的陌生人的母集。 长期以来,同时在场吸引着社会学家和其他临近科学如社会地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在场有两大维度:与他人在一起的一种方式、与他人在一起的感觉。前者强调的是限制或者促进人们交往的物理因素,后者则是主观上与他人在一起的体验。目前看来,城乡规划更多的是关注前者,对于后者的关注不多。而后者,即人们在某个场所同时出现时的感受,更可能是我们打造建成环境的目标所在。 广义上,我们也可以把同时在场认定为以下五种临近性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认知的临近性、组织的临近性、社会的临近性、机构的临近性、地理的临近性。以上五种临近性不是相互排除的,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互作用,是我们理解诸如知识创造、扩散和基于知识的经济发展等概念的关键。 对于给定的社会,例如英国这种多元的社会,同时在场和重复的同时在场的地点和频率,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政策和规划意义。 在共享成为主题的当今社会,新的共享办公空间不断涌现。与这些空间相关的工作者,以及工作者与不同空间(场所)之间的关系,也正发生着巨变。例如,一个工作者有可能在不同的工作日有不同的同事、不同的办公地点。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再以一个人只有一个单位、一个办公地点这样的基本假设去做城市(交通)规划,将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甚至误判。 而在基于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那些有意无意安排的偶遇(包括熟悉的陌生人这种形式),也将成为(潜在)推动和增进知识创造的新形式 。而城市里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在新的地铁站、高铁站、高楼大厦等空间里,具有规律性的、海量的空间移动及停驻,也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熟悉的陌生人关系:我们彼此只是脸熟,从未有过交流,但我们已经把彼此视作城市环境和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出现,是我们感觉生活如常的心理保障。没了他们的出现,很多人会感到失落乃至不安。这就如同我们突然跨越本已熟悉的环境和场所,进入到一个尽是生人面孔的场所。 如果我们采纳米尔格兰姆关于“熟悉的陌生人”的定义,人们在时空上的同步出现(同时在场),就能够潜在地产生熟悉的陌生人关系。这种同步出现,既可以运用传统的数据如照片、现场调研去识别和量化,也可以使用新的数据如带地理坐标的网上共享照片去识别和量化。无论是采用哪种数据和分析方法,大量可重复的同步出现、同时在场(包含熟悉的陌生人)已经是城市生活的日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好地认识它们,也就是更好地认识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城市,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交互和关系。例如在高铁站经常碰到的人,如果条件许可,也许可以一起喝咖啡,谈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甚至导致新的合作机会产生。 3.3 新的(社会)关系、特殊的风险与机遇 这部分的研究工作,侧重于研究虚拟世界里熟悉的陌生人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单就数量而言,关于这部分研究的文献是最多的,这也许是因为类似于脸书、推特、微信、微博的社交工具的应用,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社会网络,大量全新的社会关系正在逐渐演化并形成,如粉丝、转帖者、跟帖者、留言者等。 在这些关系中,虚拟世界里的熟悉的陌生人也在不断涌现,与现实世界相比,虚拟世界里熟悉的陌生人有着全新的特点、内涵和外延。研究者们当然看到了这些,并试图给出虚拟世界里的熟悉的陌生人的定义、研究框架和思路。 比如阿加瓦尔 (Agarwal) 等对虚拟世界里的熟悉的陌生人的定义是:他们是相互不认识的人,但从网络给出的信息看得出,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兴趣、职业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相同。当我们有办法把虚拟世界里的熟悉的陌生人聚合并进行研究时,就会对决策产生很大帮助。 例如当我们知道熟悉的陌生人的某些特点时,他或她所属的团体往往也会具有类似的特点。这样,我们可以打造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甚至是打造共同进退的社会网络。由于群体效应,属于某一个群体的熟悉的陌生人,也可以集体被吸引参加某些活动。这对于那些苦于找不到民众参与社会调研的城乡规划师而言,也许是个不错的机会。 例如在网络上同时喜欢某个偶像的粉丝,彼此就可能是熟悉的陌生人。如果其中几位粉丝参与了偶像推荐的线上调研,并在社交网络里“广而告之”,那么很有可能其他粉丝也会纷纷跟进。当然,虚拟世界里熟悉的陌生人,也会带来额外的风险。例如那些喜欢在朋友圈乃至不设防的网站上晒照片、晒个人信息的熟悉的陌生人,会给自己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