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出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强调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考察调研成都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2020年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这为成都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成都要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化城市试点示范。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城市已成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主要载体。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发展将更多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 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具有哪些基础? 答: 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果,具备进一步深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成都生态本底良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千年传承的山水林田是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良本底基础。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与四川盆地的接合部,能够在市区遥望大雪山,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域,生物资源多样丰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40.3%。 成都发展活力强劲。产业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具备建设公园城市的坚实物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拥有高等学校60余所、科研院所3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余家,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成都前期实践丰富。实施了若干生态工程,依托自然山水建设城市“绿心”“绿肺”“绿脉”“绿环”“绿轴”。开展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创造较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态产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水平较高,“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面较广,生活品质较好。 三、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定位是什么? 答: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要求,牢牢把握三个发展定位。 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一些城市走粗放式发展路子,存在着空间无序扩张、生态功能退化、资源低效利用等问题。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发展潜力,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 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民栖居之所,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在追求经济效率和基础设施等“硬需求”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美好体验,使人在城市中实现价值、城市因人而更加繁荣,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在工作原则上,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实行全周期管理;坚持聚焦重点、创新突破,突出公园城市的本质内涵和建设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点,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稳妥有序、防范风险,稳妥把握建设时序、节奏、步骤,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历史文化名城特征更加彰显,市政公用设施安全性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更为健全;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建成。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