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林药模式: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中药材种植新路径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7-10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林药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林药模式,是指在森林或林地环境中,利用林下空间、林缘空地或林间空隙,种植适宜的中药材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实现了林业与中药材产业的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药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林养药、以药促林”,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既保护了森林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林药模式的基本内涵

林药模式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药材品种和种植模式。

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药材产量和品质。

产业融合:推动林药产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


(二)林药模式的主要特点

林药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生态友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样性。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技术成熟:种植技术不断成熟,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

市场前景广阔: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林药产品供不应求。

二、林药模式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林药模式根据种植方式和空间布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林药混作模式

林药混作是指在林下或林间空地混合种植多种药材。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形成多物种共生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物多样性。

适宜药材:人参、西洋参、五味子、细辛、平贝母、龙胆等喜阴、耐寒药材。

特点: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多种药材共生,增加生物多样性。

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种植风险。


(二)林药间作模式

林药间作是指在林木行间或株间种植药材。这种模式利用林木之间的空隙,种植适宜的药材,实现林木与药材的互利共生。

适宜药材:黄芪、甘草、柴胡、黄芩、板蓝根、金银花等耐旱、耐贫瘠药材。

特点:

利用林木行间空隙,提高土地利用率。

林木为药材提供遮荫,改善生长环境。

药材根系固土保水,促进林木生长。


(三)药草混生模式

药草混生是指药材与草本植物自然混生。这种模式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药材与草本植物相互依存,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适宜药材:半夏、玉竹、黄精、百合、玄参、葛根等。

特点: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药材品质更佳。

草本植物为药材提供遮荫和保湿。

减少人工管理成本,降低种植风险。


(四)药草间作模式

药草间作是指药材与牧草、绿肥作物间作。这种模式利用牧草或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药材生长。

适宜药材:芍药、牡丹、射干、知母、桔梗等。

特点:

牧草或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增加土地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五)药用林木栽培模式

药用林木栽培是指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树木。这种模式以生产药材为主要目的,兼顾生态效益。

适宜树种:杜仲、厚朴、黄柏、银杏、肉桂、八角等。

特点:

以生产药材为主,经济效益显著。

药用林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兼顾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六)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种植多种药材或进行多种经营。

适宜药材:灵芝、天麻、茯苓、猪苓、石斛等。

特点:

综合利用林下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多种经营方式,降低种植风险。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林药模式的具体药材种类与区域分布

林药模式适宜种植的药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适宜种植的药材种类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主要林药模式下常见的药材种类及其区域分布:


(一)东北地区(长白山、小兴安岭)

东北地区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喜阴、耐寒药材生长。

主要药材:

人参:名贵滋补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品质最佳。

西洋参:与人参类似,具有补气养阴功效。

平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关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二)华北地区(三北防护林带)

华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耐旱、耐贫瘠药材生长。

主要药材: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三)华中地区(长江中下游)

华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多种药材生长。

主要药材: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防已: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白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痰。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