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河南“乡字号、土字号”乡土品牌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探索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5-11 | 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引领下,河南乡村富民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乡字号、土字号”乡土品牌,不仅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更是提升河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策略和路径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在河南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培育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地域特色和卓越品质的乡土品牌。

 一、强化品牌意识与规划:筑牢品牌建设的根基

(一)明确品牌定位:挖掘独特价值,塑造品牌形象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打造“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的过程中,明确品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需要深入调研河南各地的农业资源、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等,梳理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资源库。例如,豫南地区以生态稻米、特色茶叶为主,可定位为“绿色生态、健康养生”;豫北地区以优质小麦、特色杂粮为主,可定位为“优质粮源、传统风味”。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出品牌的独特价值,避免同质化竞争。

图片

在品牌命名与标识设计方面,要结合地域文化、产品特色,设计简洁、易记、富有文化底蕴的品牌名称和标识。例如,信阳毛尖可进一步打造“信阳毛尖·山间茶韵”等子品牌,突出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内涵。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名称和标识,能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品牌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可以设计一个以怀药为主题的品牌标识,融入怀庆府的历史元素,让消费者在看到标识时就能联想到焦作的怀药文化。

(二)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发展蓝图,明确目标方向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来引领。在《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指导下,可以将品牌战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2025—2026年):重点培育10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立品牌培育名录,完善品牌管理制度。这一阶段要集中力量,筛选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帮助这些品牌快速成长。例如,可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入选的品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用于品牌推广、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

中期目标(2026—2027年):推动品牌在省内市场形成较高知名度,培育30个以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品牌示范县。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通过举办品牌展会、开展品牌推介等活动,将河南的乡土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例如,定期举办“河南乡土品牌博览会”,邀请国内外采购商、经销商参加,展示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产品。

长期目标(2027年及以后):形成品牌集群效应,推动“乡字号、土字号”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提升河南乡土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品牌集群的优势,通过产业链整合、品牌协同等方式,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使河南的乡土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例如,可以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展会,展示河南品牌的独特魅力,拓展国际市场渠道。

图片

 二、提升产品质量与标准: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石

(一)加强质量管控:确保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信任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只有确保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质量管控:

建立追溯体系: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例如,为每件农产品赋予“二维码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取产品产地、种植过程、施肥用药、采摘时间等信息。这不仅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还能有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河南的优质小麦为例,通过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小麦的具体产地、种植品种、灌溉水源等信息,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绿色防控、有机种植等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例如,在蔬菜种植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天敌昆虫、微生物菌剂等替代化学农药,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生产出更加健康、安全、环保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上市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例如,可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设立检测点,对上市产品进行快速检测,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合格的产品。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

标准化生产是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生产标准:针对不同农产品,制定详细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例如,对于小麦种植,制定统一的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确保产品品质稳定。通过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批小麦的品质都能达到统一标准,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

开展标准化示范: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推动更多农户和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例如,建设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逐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全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以焦作的怀药种植为例,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提升种植水平。

三、挖掘文化内涵与特色:赋予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传承乡土文化:保护传统技艺,弘扬农耕文明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乡土文化,弘扬农耕文明。

保护传统手工艺:对河南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如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浚县泥咕咕等进行保护和传承,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展师徒传承活动。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可以保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还可以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特色产品,为品牌建设增添文化魅力。例如,开封汴绣通过与现代家居用品结合,开发出刺绣抱枕、刺绣挂画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挖掘农耕文化:整理河南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如二十四节气文化、传统农具文化等,将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中。例如,开发“二十四节气”系列农产品,根据节气推出相应的特色农产品。通过挖掘农耕文化,可以赋予品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河南悠久的农耕文明。以信阳毛尖为例,结合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发“谷雨茶”“清明茶”等特色产品,突出其季节性和文化价值。

图片

(二)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增强情感认同

品牌故事是品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品牌故事的挖掘和传播。

故事挖掘与整理:组织文化专家、作家深入乡村,挖掘与“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相关的故事,整理成册,并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这些故事可以是关于品牌创始人的创业历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故事,也可以是关于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感人故事等。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例如,讲述信阳毛尖的传承故事,从茶农的辛勤劳作到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展现信阳毛尖背后的文化底蕴。

故事传播渠道: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品牌故事。例如,制作“河南乡土品牌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扩大品牌故事的传播范围,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短视频展示怀药的种植、加工过程,讲述怀药的历史文化,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认同。

四、创新品牌营销与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拓展销售渠道。

电商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企业开设线上旗舰店。例如,打造“河南乡土品牌馆”,集中展示和销售全省各地的“乡字号、土字号”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将河南的乡土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电商平台,信阳毛尖的销售范围从本地扩展到全国,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

直播带货:开展“乡土品牌直播月”活动,邀请网红主播、农业专家、农民代表等进行直播带货。例如,每月举办一次“河南乡土品牌直播专场”,重点推广当季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销量,还可以与消费者进行实时互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为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直播带货,展示怀药的种植、加工过程,解答消费者的问题,提升产品的销量和品牌知名度。

(二)开展品牌活动:举办展会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

品牌活动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积极开展各类品牌活动。

举办品牌展会:定期举办“河南乡土品牌博览会”,邀请国内外采购商、经销商参加,展示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产品。通过品牌展会,可以为品牌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品牌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提升河南乡土品牌的整体影响力。例如,每年举办一次“河南乡土品牌博览会”,展示河南各地的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吸引大量采购商和消费者。

开展品牌推介: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展会,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博会等,设立河南乡土品牌专区,展示河南品牌魅力。通过品牌推介活动,可以将河南的乡土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会,展示信阳毛尖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内涵,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图片

五、加强人才与技术支持: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一)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人才素质,满足品牌建设需求

人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农业职业院校、农民培训中心等机构,开展品牌建设、电商营销、质量管理等技能培训。例如,每年举办100期“乡土品牌建设培训班”,培训1000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和企业人员的品牌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品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开展品牌建设培训,帮助当地农民和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和营销能力,推动新乡小麦品牌的发展。

引进高端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品牌策划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电商运营专家等高端人才到河南创业,为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可以为品牌建设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升品牌的建设水平。例如,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对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在河南开展品牌建设工作。

(二)推动科技赋能: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品牌竞争力

科技是推动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智慧农业应用: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例如,建设一批“智慧果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果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灌溉、施肥。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实现茶叶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例如,推广新型农产品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为品牌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以焦作的怀药为例,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型怀药加工技术,提升怀药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品牌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打造品牌矩阵:培育特色品牌,形成品牌集群

区域公用品牌是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可以形成品牌集群效应,提升河南乡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品牌培育:支持各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如“信阳毛尖”“新乡小麦”“焦作四大怀药”等,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特”的品牌格局。通过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可以整合各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信阳市通过培育“信阳毛尖”品牌,整合了全市的茶叶资源,提升了信阳毛尖在全国的知名度。

品牌整合:对同一区域内相似的品牌进行整合,提升品牌集中度。例如,将豫北地区的优质小麦品牌整合为“豫北优质小麦”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通过品牌整合,可以避免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整合当地多个小麦品牌,形成“新乡优质小麦”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品牌管理: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品牌健康发展

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不仅需要培育和发展,还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建立品牌准入机制:制定严格的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只有符合质量、标准、文化等要求的企业和产品才能使用品牌标识。例如,“信阳毛尖”品牌要求产品必须产信心阳特定产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通过建立品牌准入机制,可以确保品牌的质量和声誉,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确保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使用“焦作四大怀药”品牌标识,保障品牌的品质和声誉。

品牌保护与维权: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例如,设立品牌维权热线,对侵权行为进行举报和查处。通过品牌保护与维权,可以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保障品牌的健康发展。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设立品牌维权热线,及时查处假冒“新乡小麦”的行为,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

图片

七、产业集群与品牌协同发展:以产业兴品牌,以品牌促产业

(一)培育产业集群:整合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培育产业集群,整合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规划:根据河南的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规划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粮食产业集群、畜牧渔业产业集群、油脂油料产业集群、果蔬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规划,可以明确各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指导。例如,豫南地区以粮食和果蔬产业为主,豫北地区以粮食和畜牧渔业为主,通过产业规划,整合各地的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链延伸:支持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例如,新乡小麦产业集群,不仅有小麦种植,还发展面粉加工、挂面生产、烘焙食品等下游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可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茶叶深加工、茶旅融合等产业,提升信阳毛尖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以链带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品牌发展

在产业集群中,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品牌。

品牌带动:在产业集群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品牌。例如,“双汇”作为畜牧渔业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带动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肉制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品牌建设。通过“链主”企业的带动,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水平,推动产业集群的品牌化发展。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培育“链主”企业,带动小麦种植、面粉加工、挂面生产等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新乡小麦”品牌。

品牌共享: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共享品牌资源,形成品牌联盟。例如,豫南的茶叶产业集群,企业共同打造“豫南茶乡”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共享,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品牌共享,整合当地怀药企业的资源,共同打造“焦作四大怀药”品牌,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八、品牌与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一)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打造文旅项目,丰富旅游产品

河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品牌与文旅产业的融合,通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

文旅项目建设:在“三山一滩”地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康养基地、乡村民宿集群。例如,在太行山区打造“太行民宿”品牌,开发山地徒步、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通过文旅项目建设,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开发茶旅融合项目,如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提升信阳毛尖的品牌知名度。

文化活动举办:举办各类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如“河南乡村民俗文化节”“河南农耕文化节”等,展示乡土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参与。通过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氛围,增强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举办怀药文化节,展示怀药的种植、加工过程,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提升怀药的品牌知名度。

图片

(二)以旅促品:开发旅游商品,宣传推广品牌

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以旅促品,通过开发旅游商品和宣传推广品牌,提升“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旅游商品开发:开发具有河南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特色农产品礼盒、传统手工艺品等。例如,开发“河南乡土风味礼盒”,将信阳毛尖、焦作四大怀药、新乡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组合包装,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通过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将河南的乡土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开发小麦加工品礼盒,如挂面、面粉等,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提升新乡小麦的品牌知名度。

品牌宣传推广:利用乡村旅游平台,宣传“乡字号、土字号”品牌。例如,在乡村旅游景区、民宿内设置品牌展示区,通过宣传册、视频等方式介绍品牌产品。通过品牌宣传推广,可以提升品牌在游客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品牌的销售。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在茶园观光景区设置品牌展示区,介绍信阳毛尖的历史文化、种植过程等,提升品牌在游客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九、品牌与金融支持结合: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品牌腾飞

(一)创新金融产品:推出特色贷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金融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创新金融产品,为品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推出特色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乡土品牌贷”“农产品加工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品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出低息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品牌推广。通过特色贷款的支持,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推动品牌建设的快速发展。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推出“怀药加工贷”,支持怀药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品牌推广,提升怀药的品牌竞争力。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河南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等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可以为品牌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推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设立“河南乡土品牌发展基金”,对入选的品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用于品牌推广、市场拓展和技术研发。

(二)以金融助力品牌:促进金融与品牌对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在金融支持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促进金融与品牌的对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金融与品牌对接:定期举办“金融支持乡土品牌对接会”,邀请金融机构、品牌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参加,促进金融与品牌的深度融合。通过金融与品牌的对接,可以为品牌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优质的项目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举办“金融支持信阳毛尖品牌对接会”,为信阳毛尖品牌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品牌建设的快速发展。

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品牌建设的风险。例如,设立风险补偿金,对金融机构因支持品牌建设而产生的不良贷款进行补偿。通过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为品牌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新乡小麦品牌建设的风险,推动新乡小麦品牌的发展。

十、品牌与政策保障协同:优化政策环境,护航品牌发展

(一)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税收优惠

政策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中,要强化政策支持,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乡村富民产业的财政投入,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市场推广等工作。例如,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可以为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推动品牌的快速发展。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对怀药种植、加工、品牌推广等环节给予资金扶持,推动怀药品牌的发展。

落实税收优惠:对从事“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通过税收优惠的支持,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品牌建设的快速发展。以“信阳毛尖”为例,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茶叶加工企业的负担,推动信阳毛尖品牌的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加强市场监管

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化营商环境,为品牌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简化审批流程:简化农业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例如,对乡村富民产业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缩短项目落地时间。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可以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新乡小麦”为例,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小麦加工项目的落地,推动新乡小麦品牌的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例如,定期开展农产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可以保护品牌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品牌的健康发展。以“焦作四大怀药”为例,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怀药产品,保护怀药品牌的合法权益。

河南“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在《河南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指导下,通过强化品牌意识与规划、提升产品质量与标准、挖掘文化内涵与特色、创新品牌营销与推广、加强人才与技术支持、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集群与品牌协同发展、推动品牌与文旅融合、加强品牌与金融支持结合以及强化品牌与政策保障协同等多方面的努力,河南有望在2025—2027年期间,打造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地域特色和卓越品质的乡土品牌,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