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广袤大地上,散落着众多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福建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新路径,通过创新模式、多方参与和政策支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联动片区布局:系统规划与协同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并非孤立的单点作业,而是需要系统规划与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福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联动片区布局模式,实现了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一)系统评估与分区规划
连城县对传统村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系统评估。评估团队深入村落,从建筑风格、历史价值、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调研。例如,在对明清古建筑的评估中,他们详细记录了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艺术以及保存状况,同时对村落周边的山水格局和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了测绘和分析。
基于评估结果,连城县将县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核心保护区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村落为主,严格限制新建建筑,重点进行保护和修缮。发展区则围绕核心保护区,根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
(二)打造联动发展片区
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福建进一步打造联动发展片区,以核心村落为引领,带动周边村落协同发展。连城县以培田村、四堡镇、新泉镇等为核心村落,构建了五大联动发展片区。
培田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标杆。当地政府在培田村周边规划了一系列配套项目,如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交通设施等,提升其旅游接待能力。四堡镇则依托其雕版印刷文化,打造雕版印刷文化体验区,建设雕版印刷博物馆、文化工坊等,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一古老技艺。新泉镇利用其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革命旧址修复等项目,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体验区。
这种联动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通过差异化发展,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保护与利用模式:可持续发展与多方参与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福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可持续修缮利用模式和古厝保护认领机制。
(一)可持续修缮利用模式
传统建筑的修缮成本高昂,一直是保护工作中的难题。福建通过资源盘点与分析,提出了低成本、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方式。
在修缮过程中,专业团队对传统建筑进行全面盘点,分析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功能。例如,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长期闲置的古民居,团队提出将其改造成民宿、文化展览馆等利用方式,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在修缮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上,福建注重降低成本。例如,利用当地传统的建筑材料,如青砖、木材等,既保证了修缮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同时,政府搭建平台,引入专业的修缮团队和工匠,为传统建筑的修缮提供技术支持。
(二)古厝保护认领机制
闽清县创新推出了古厝保护认领机制,邀请企业一对一认领古厝,推进活化利用。政府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企业认领古厝。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古厝进行认领和改造。例如,一家文化创意企业认领了一座古厝,将其改造成文化创意工作室,既保留了古厝的外观风貌,又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同时,政府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村民对古厝保护的意识,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古厝的修缮和保护。对于村民筹集资金修缮古厝的行为,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这种创新的保护机制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通过多方参与,形成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产业融合与文化传承:文化旅游与非遗保护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福建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现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龙岩市永定区积极推动土楼的宜居性改造,发展民宿、艺术创作等特色产业。在土楼内部,增加现代化的水电设施、卫生间等,使其更适合现代人居住。在此基础上,发展民宿产业,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土楼生活。
除了民宿,永定区还培育了艺术创作、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例如,在一些传统村落中,设立艺术工作室,邀请艺术家前来创作,同时开展艺术培训和展览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手工艺品制作方面,利用当地的传统技艺,如竹编、木雕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2024年上半年,永定区实现旅游收入49.8亿元,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展示
连城县建立了非遗传承数据库,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记录和整理。数据库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等多个方面,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保存,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时,连城县建设了多个非遗传承场所,如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客家民俗文化馆等。这些场所不仅是非遗展示的平台,也是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场所。例如,在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传承人定期开展雕版印刷技艺培训,向游客和当地居民传授技艺。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