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十大教头"候选人 | 施韬:跨界先锋 从建筑规划设计到乡村运营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2-17 | 5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导语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浙江省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创新、实干担当的乡村经营领路人。他们以乡村道地为画卷,以智慧、创新和汗水为画笔,谱写出一曲曲大地乡韵。

2025浙江省乡村经营“十大教头”候选人,正是这群乡村振兴先锋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或深耕现代农业,或引领文旅融合,或探索数字乡村……以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实践不断丰富乡村经营的内涵,拓展乡村经营的外延。

让我们走近这些乡村发展的“领头雁”,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乡村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施韬:跨界先锋 从建筑规划设计到乡村运营

图片


施韬

现任蓝城乐居集团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经理、蓝城乐居优社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

作为乡村运营领域的行业先驱,施韬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他的职业生涯从建筑规划设计起步,逐渐转向乡村运营,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建筑规划设计到乡村运营的跨界之路

90年代,施韬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大中型建筑及装饰项目的设计及施工管理,代表作包括西湖国宾馆改造、宁波机场T2航站楼等大型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内专业奖项。

2010年,施韬开始涉足旅游景区、美丽乡村及乡村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然而,随着项目的增多,他发现许多美丽乡村项目在落地及后续维护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乡村建设缺乏可持续性。这一现象促使他深入思考:如何让乡村建设从“美丽”转化为“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施韬正式进入乡村产业发展领域,提出了“乡村经营与运营”的理念,开始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结合的实践。2016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投资并运作杭州和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加入蓝城乐居集团,创立“优宿”、“优社”等乡村产业运营品牌,全身心致力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运营事业。


图片


乡村运营的实践与创新

施韬在近十年的乡村实践中,带领团队策划运营了全国100多个农文旅小镇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如江苏扬州自在岛、衢州开化金星村、衢州柯城张西村、杭州余杭永安稻香小镇、重庆长寿国际慢城等。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活力,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平台,实现了城乡要素的良性互动。


图片


在蓝城集团,施韬对乡村“三块地”改革(即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改革)探索实践,帮助村集体通过宅基地的节地利用,对分散的建设用地集中归并,将其转化为村级经营性建设用地,结合蓝城小院产品的品牌力与产品力,顺应逆城市化市场需求,创新市民共享农庄模式,吸引城市居民长期居住成为“新村民”。让乡村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市场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真正实现了乡村生态价值的市场化。

图片


大梅林组团振兴共富示范带的运营实践

目前,施韬带领蓝城乐居优社团队正承担着“千万工程”源起地——杭州萧山瓜沥镇大梅林组团振兴共富示范带的运营。如何让源起地继续成为乡村振兴引领地,施韬团队针对大梅林范围内两非整治后形成的5150亩成片基本农田,携手大梅林强村公司逐步实施土壤改善与稻米品种改良,打造“大梅林”品牌的优质大米,通过电商、团购、企事业单位认养等方式对接市场,扩大亩产效益。


图片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乡村振兴,2023年施韬团队在大梅林创设“数字青年未来村”,作为年轻人进入乡村的创业平台与共享社区,孵化年轻人在社区中跨界合作,众创项目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大梅林数字青年未来村已吸引八百多人次入村居住工作,高峰时有80名青年同时在村生活工作。引导青年们在大梅林共创了非遗茶果“桑甜”、“梅好哥”土货品牌等稻米衍生类农特产品,“无寻处”陶艺工坊、村里面共富面馆、千万+稻米研学咖啡馆、以AI创作为主题的Q*Space青年社区、八里桥农耕研学综合体等等乡村新业态,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大梅林村独特的风景线。


图片


施韬团队在大梅林组建“千万未来乡创学院”,向外输出“千万工程”经验与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青年乡创人才。

成立以来,共对80余批乡村振兴专题班约4500人进行培训授课,其中有浙江大学干训班、农业农村部的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国企民企乡村产业专题班及清华大学公关管理学院MPA班等等,施韬承担了主要的教学授课工作,获得广泛好评。


图片


千万未来乡创学院已成功举办两期青年乡创人才实训营,通过2~3个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参与大梅林产业运营实操,参加乡村振兴案例研学及多频次研讨沙龙,培养学员在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媒体营销、研学教员等领域的实战技能,助力青年乡村创业与职业发展,为各地输送乡村产业发展实战型人才约40余名。


图片



乡村运营的成效与荣誉

施韬带领团队在乡村运营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村庄多次获得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受邀参与编制《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并领衔撰写编著《未来社区-建设运营实践与探索》,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通过衢州张西村项目实践,研究编制的《基于衢州张西村的美丽乡村与建筑科技示范》课题,2024年获得国家住建部的部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



图片



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施韬参与开发智慧乡村产品——“基于3S技术的美丽乡村智慧旅游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大梅林在施韬团队的运营下,成为萧山区组团振兴示范带,施韬被评为萧山区首批“兴乡人”(共三人)。

施韬被全国多地政府、院校聘为乡村振兴智库专家、青年乡村创业导师,担任中组部、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导师。


图片


对乡村运营的感悟与模式总结

施韬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市场化驱动系统性规划。他在不断实践中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人、地、钱、物”等要素流通的堵点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盘活与利用。他总结出乡村运营的两大核心要点:市场化和系统化。

市场化:乡村运营必须依靠市场化手段,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堵点,特别是土地、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流通。通过市场化运作,让乡村资源得到有效释放,让闲置资源获得市场价值,乡村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系统化:乡村运营需要系统性规划,不能只关注单一项目的建设,而是要以县域为单元,以产业发展为主导,考虑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通过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村企合作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等策略,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三块地”改革建设市民共享农庄模式,正是系统性规划的有效创新模式。通过青年乡村与乡创学院等模式,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只有让人才在乡村乐居、乐学、乐业,才能系统性地推进乡村振兴。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