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松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御园珍稀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庆元县乾宁道地药材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林业资源保护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彩霞、李纪元、邵清松、李小白、田敏、张莹、葛万川、冯博杰、王宗星、肖庆来、牛晓玲、李潮、周旺敏、华克达。
白及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流程、制种、种子保存、直播育苗、无菌育苗、种苗出圃、包装与运输、假植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白及种苗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JB/T 10594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NY/T 2306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假鳞茎扁球形,富粘性,具药用及观赏价值。种子不含胚乳。
3.2
合蕊柱 gynandrium
兰科植物花中的雌蕊和雄蕊互相愈合而成的器官,多为柱状。顶生花药,近顶端处形成柱头。
3.3
假鳞茎 pseudobulb
兰科植物的变态茎,多为卵球形至椭圆形,可用于繁殖。
4 白及种苗繁育流程
白及种苗繁育流程见附录A。
5 制种
5.1 基原植物
应符合《中国药用植物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的性状特征,植株高 18cm~60 cm,叶 4 枚~ 6 枚;总状花序具两性花 3 朵~ 11 朵,花紫色;假鳞茎呈不规则扁球形,有2 个~ 5 个爪状分枝,上具环带,富粘性。
5.2 制种株
宜选择白及良种,生长健壮,且种植三年以上的植株作为制种株。制种区域 1 km内无白及或近缘种种植。
5.3 人工辅助授粉
于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盛花期的晴天进行授粉。选取盛开的花朵,用镊子夹住合蕊柱顶端花药的药帽,将花药取下靠近柱头,使花粉块粘在柱头上。授粉后去除花瓣,套袋,挂牌标记。
5.4 种子采集
于当年 9 月~ 10 月采收成熟的蒴果。当果皮由绿转黄后,于晴天午后剪取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未自然开裂的蒴果。纵向剖开果皮,收集种子直播育苗;或按NY/T 2306要求采用 10 %~20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蒴果 10 min~20 min灭菌,无菌水清洗并晾干后纵向剖开果皮取种子无菌育苗。
6 种子保存
6.1 直播育苗种子保存
蒴果采收后于 2 ℃~6 ℃可保存 30 d~50 d。若当年冬季或次年播种,可将蒴果置于纸袋或带盖容器中,在干燥避风处使其自然阴干 10 d~20 d,收集种子于 2 ℃~6 ℃保存,用于直播育苗。
6.2 无菌育苗种子保存
按 5.4 灭菌处理后,将种子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风吹 2 h~3 h,置于无菌管中密封 2 ℃~6 ℃保存,用于无菌育苗。
7 直播育苗
7.1 播种时间
普通大棚内最佳播种时间为 3月~ 4月上旬。智能温室大棚内可周年播种。
7.2 苗床准备
温室和大棚应符合JB/T10594要求。苗床宽 100 cm~120 cm,高 15 cm~20 cm,步道宽 35 cm~40 cm。选用粉碎的食用菌渣、油茶壳和羊粪等配制基质,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0 倍等广谱性杀菌剂溶液均匀喷施处理。将灭菌后的有机基质平铺在苗床上,厚度 12 cm~15 cm,播种前浇透水。
7.3 播种
将种子置于 30 目~ 40 目的网筛中,轻拍网筛边缘使种子均匀散布在苗床基质上。
7.4 管理
7.4.1 水分
播种后至出苗前采用喷雾系统使基质表面保持湿润。出苗前基质含水量控制在 30 %~ 40 %,出苗后保持在 20 %~ 30 %。喷灌用水应符合GB 5084要求。
7.4.2 光照
出苗前遮阴度控制在 65 %~ 75 %,出苗后适度增大光照强度。
7.4.3 温度
假鳞茎形成前温度控制在 15 ℃~30 ℃。普通大棚内,冬季覆盖保温,夏季采用遮阳网和喷雾降温。
7.4.4 间苗
苗高 1.5 cm~2.5 cm间苗,密度宜保持在每平方米 2 000株~4 000株。
7.4.5 施肥
间苗后,每隔 7 d~10 d喷施一次 0.4 %~0.6 %菜籽饼腐熟上清液,或 0.2 %~0.3 %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溶液。以薄肥勤施,不同种类肥料交替使用为宜。
7.4.6 病虫害防治
白及主要病虫害及其危害特征和防治方法见附录B。定期检查病虫危害情况,及时清理病虫株。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GB/T 8321规定。
8 无菌育苗
8.1 无菌接种
在接种室的超净工作台上,将无菌种子均匀撒播在培养瓶内的MS(Murashige & Skoog)培养基或VW(Vacin & Went)培养基上,立即封口。接种室条件、培养基配制、灭菌和接种操作等应符合NY/T 2306要求。
8.2 种子萌发
将培养瓶分种质来源和接种日期置于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培养室温度 23 ℃~27 ℃,培养层底部光照强度20 µmol·m-2·s-1~40 µmol·m-2·s-1,光照时间每天 10 h~12 h。接种 7 d~15 d后种子萌发转绿形成原球茎, 30 d~50 d后长出真叶。
8.3 生根壮苗
挑选高度大于 0.5 cm的芽转接至 1/2 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80 d~100 d。培养室温度 23 ℃~27 ℃,培养层底部光照强度40 µmol·m-2·s-1~60 µmol·m-2·s-1,光照时间每天 12 h~14 h。
8.4 炼苗和移栽
8.4.1 炼苗
当幼苗茎叶部分长至 6 cm高且已形成假鳞茎后,将培养瓶置于 60 µmol·m-2·s-1~100 µmol·m-2·s-1散射光下封口炼苗 2 d~3 d,开口炼苗 1 d~2 d。温度控制在 15 ℃~30 ℃。
8.4.2 基质准备
将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以体积比 3 : 1 : 1混合,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 800 倍等广谱性杀菌剂溶液均匀喷施处理后,装入袋口宽 8 cm~10 cm,高 8 cm~10 cm的育苗袋。
8.4.3 移栽
取出无菌苗洗净根部,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 200 倍等广谱性杀菌剂溶液浸泡 30s~60 s并晾干。将幼苗栽入育苗袋,每袋 3 株~ 5 株,稍压紧,以基质盖过幼苗基部不压苗芯,幼苗不倒为宜。将移栽好的幼苗分种质来源和移栽日期摆放在温室或大棚的苗床上。温室和大棚应符合JB/T 10594要求。
8.5 移栽后管理
8.5.1 水分
移栽 4 周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5%~100%。第一片新叶完全张开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85%。基质表面 1 cm干燥时浇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要求。
8.5.2 光照
移栽4周内遮阴度控制在 50 %~70 %,随后适度增大光照强度。
8.5.3 温度
移栽4周内温度控制在 15 ℃~30 ℃。
8.5.4 施肥
移栽 4 周后施肥,按照7.4.5执行。
8.5.5 病虫害防治
按照7.4.6执行。
9 种苗出圃
9.1 出圃
种苗健壮挺拔,形态正常完整。叶片大小协调,有光泽。同一批次 95 %以上的苗高度一致,假鳞茎大小一致。无病虫害危害症状。
9.2 分级
按照种苗质量等级标准表分级。
10 包装与运输
10.1 包装
可用泡沫箱或纸板箱进行包装,做好保温、防水、防压和防震。
10.2 标签
每箱应贴上标签,注明种质来源、出苗日期、等级、规格、数量、目的地、联系人和注意事项等。
10.3 运输
应避免倒置、挤压、日晒、雨淋。温度保持 10 ℃~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60%~80%为宜。出圃后 3 d~5 d内到达目的地。
11 假植
出圃后 3 d内不能立即外运或定植的种苗,应进行假植。假植条件应满足白及种苗生长的要求。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