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答记者问 附文件原文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2-03-18 | 89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2022年2月召开的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规划﹝2022﹞371号)公布。记者围绕社会关注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后附文件原文。


六、2022年在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

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特别是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县城这“一大一小”的发展。一是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制定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印发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二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合理控制人口密度,疏解非核心功能,完善郊区新城功能,促进多中心、多层级、组团式发展。三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此外,巩固特色小镇规范纠偏成果,注重质量、严控数量,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七、2022年在培育发展都市圈方面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是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都市圈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应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有序推动建设。一是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周边市县密切互动进而呈现出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不具备培育条件或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不宜相互攀比。二是科学合理确定空间范围。都市圈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在研究确定空间范围时,应实事求是、集约高效,不宜盲目扩大。三是把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注重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都市圈协同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要素资源向周边流动、功能产业向周边疏解、公共服务向周边覆盖,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不能过多强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八、2022年在城市建设治理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

目前我国生活在城镇的人口已达9亿多人,今后还将继续增加。城市建设要重视“面子”、更要注重“里子”,只有“里子”基础更加牢固,“面子”才能更加靓丽。要优化城市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打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一是启动实施城市老化燃气等管道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二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840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和城中村。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四是强化空间治理,稳步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报国务院审批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九、2022年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

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方面,下大气力改革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二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因地制宜推动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向城郊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和农贸市场网络。三是稳步推进改革试验,推进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改革探索,适时推广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模式。四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近年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2022年有哪些任务举措?


答: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重庆市、四川省和各有关部门全面推动贯彻落实工作,双城经济圈发展全面提速、建设成效初显,有力带动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一是经济增长动力强劲。2020—2021年,重庆、四川两地经济平均增速分别达5.9%、6.0%,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初显。二是“1+N”规划体系总体形成。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公开发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多层次轨道交通、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和方案陆续印发实施,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三是协商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川渝两地4次召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联合办公室实体化、常态化运行,压茬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合作事项。四是标志性项目密集落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渝中线高铁获批,成渝双城直达动车客运班次日均运行超过200列次,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重庆新生港开港运营。五是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培育。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的生产总值分别迈上和接近4000亿元台阶,西部科学城(重庆)、西部科学城(成都)正式挂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中日(成都)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六是重点领域合作实质性推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全域配套率超过80%,成立全国首个河长制跨省市联合办公室,发布210项“川渝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累计办理超过600万件。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4327列、居全国首位,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拓展至107个国家(地区)。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