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2022年工作要点
林技推广工作是林业科技成果价值体现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途径,是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的排头兵。2022年,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林草局、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局中心工作,紧扣“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要求,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械推广,建立健全现代林技推广体系,组织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和自然教育建设,打造一批“一亩山万元钱”共同富裕创新示范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推广在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显著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 加快打造“一亩山万元钱”共同富裕创新示范样板 以“激发活力、挖掘潜力、探索机制”为重点,开展“一亩山万元钱”五年深化行动成效评估,新建示范基地10万亩以上,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亩山万元钱”宣传活动。充分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挖掘、提炼科技富民典型50个以上,重点在山区26县打造10个以上“一亩山万元钱”共同富裕创新示范样板。鼓励省内涉林高校院所加强与各级推广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快自主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共建“一亩山万元钱”等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二、 深化林技推广“四联”长效帮扶创新机制 聚焦当前山区农村人才短缺和技术匮乏等问题,健全林技推广“四联”帮扶长效机制,落实58个林下经济发展县(市、区)的省级指导专家、市县级首席专家、科技特派员(责任林技员)和林业乡土专家联系制度,以“千村万元”工程为重点,通过建立现代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实现技术帮“扶”、机制帮“富”。更新完善全省林技推广专家库,建立林技推广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人才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切实提升“四联”帮扶的参与度和精准度。 三、 强化林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 全面落实《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富民产业发展等林业中心工作,持续开展林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机械)遴选推介,协助实施科技强林、机械强林“双强”行动。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组织编印《林业技术推广实用手册》,为乡镇农林技术负责人和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业主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鼓励高校院所通过许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推进林业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 四、 优化迭代林技推广数字化系统 针对林农群众“找专家难、找基地难、找方向难”三大痛难点问题,推进“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位置、边界、主体等基础信息落地上图,重点在山区26县探索创建智慧物联网+卫星遥感立体感知体系试点,利用林技通、微信小程序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林技推广专家科技线上帮扶,建好基地、专家、线上服务“三张网”。坚持省级主导、地方先行,加快指导常山、临安、桐庐、嵊州、东阳、青田等地探索创建市县级“一亩山万元钱”应用场景试点。 五、 深入实施万名林技推广主体培训工程 以满足广大林农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为导向,指导各地深入实施万名林技推广主体培训工程,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内容。引导市场化主体参与林技推广服务,探索“产品+技术”“技术+机制”等推广服务供给模式,不断提高基层林技人员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鼓励高效院所积极参与基层林技推广人员培训,利用渊博知识和科技成果,帮助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难题。 六、 加强林业乡土专家遴选与管理 根据《浙江省林业乡土专家遴选管理办法》的要求,继续做好省级林业乡土专家的培育、遴选与管理工作,协助推荐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利用美丽浙江等微信公众号加大林业乡土专家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乡土专家的政策支持和技能培训,打造科技赋能共同富裕“领头雁”。坚持统筹推进,引导各地开展市县级林业乡土专家遴选工作,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逐级评聘”的良好局面。 七、 创新普及林业科学知识与技术 围绕林业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局中心工作,结合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组织举办全省第十六期首席林技推广专家等培训班3期,大力推广高质量绿色富民新技术和适应丘陵山地、家庭林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林机装备。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配合做好2022年天台县以“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主题的省政协送科技下乡和浙江省第十九届林业科技周等一系列林业科普活动。 八、 推动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做好省生态文化协会秘书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召开省生态文化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三届常务理事会,加强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文化研究。按照《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打造一批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制度先进的生态文化基地。抓好已命名基地的抽查再评估工作,发挥基地在弘扬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