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回忆道:“十几年前,北京二环边的中轴路很宽、树很小,十几年后我再次经过那条路,已然长大的树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欣喜、怀旧?!感觉很美好却很难形容这种美好。”有时,等待并懂得享受这种等待,是一种幸福。
如果自然伦理、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能够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那么对于树木“横征暴敛”的现象就会出现改变;而对于设计师来说,呈现花草树木以健康为本底、以自然规律为逻辑的各种美好姿态与瞬间,则是不变的追求。
变与不变社会变化迅速,景观设计师也在随之改变,但对美的追求始终如一。
看起来很美:创造赏心悦目的美景是景观设计的基本任务,从古至今都是景观师的不懈追求,但是美的标准各不相同,也一直在变化,设计师要认识到社会审美意识的流变,更要努力从简单顺应到主动领导。目前中国的审美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大众的审美意识淡薄,设计师在审美趋势上应有所担当。
用起来很美:必须满足功能需求,追求更人性化的使用需求,做到用起来方便、甚至是“爱不释手”。景观是美丽的观赏品,更是空间、声光环境、游乐设施......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并且不能只是“昙花一现”,要在之后的几年直至十几年里的长久地满足。
遗憾的是,后期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在设计阶段就已经铸就。如一些商业住宅,销售期间的展陈空间流光溢彩,后期投入使用时却天差地别,这种就属于只考虑当下、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未来长期的使用,是不合格的设计。除开非设计因素,普遍的年轻化的设计师队伍及落后的管控手段,也是造成这种“大设计、小生活”的产品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总之,一味地追求表面的美丽和噱头,而缺乏细节关注和长远考量,最终美与丑可能会瞬间反转。美不是一个单纯的视觉概念,而是生活体验的全部,设计师需要的改变,是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想起来很美:黄宁认为,产品的内涵、诉说的故事、展现的品味和引起的联想、回味,能被用户高度认同而与设计师产生共鸣,是设计的一种完美结局。当用户塑造和维护的自我形象与景观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甚至被景观丰富和提升时,所产生的引以为荣的感受,就是景观设计最完美的结局。
这种通过拥有和使用产品,让用户自我感觉更有品味、更时尚等,广泛存在于社会中,比如奢侈品的拥有者和早期的果粉。极致产品,至少在心理上,具有把人们类聚群分的功能。园林景观自然也可以帮助塑造和强化使用者的自我形象,而“我是谁”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哲学命题,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精神乱世当中。
黄宁认为,这“三美”分别代表了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设计的心理层次,虽然达到其中任何一“美”都有可能满足设计的需求,但他希望呈现的景观产品“三美”同现,并让设计师、客户和最终的使用者都能够引以为荣。*免责及版权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为房观察分析师独立观点,所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本文版权为房观察所有,对本文保留一切权力,未经事先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发表或引用本文任何部分。(观察员 徐梦婷
【受访者】黄宁:加拿大注册景观建筑师,现任基准方中规划与景观总设计师、规划设计部总监。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