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应用推广服务体系
应用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智慧农业标准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平台。组织标准制定专家、技术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标准宣贯和技术指导活动,帮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理解和应用标准。建立智慧农业标准应用案例库,收集和整理成功的标准应用案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为其他主体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利用农业展会、技术交流会等平台,展示智慧农业标准应用的成果和优势,促进标准的广泛传播和应用,营造良好的智慧农业标准应用氛围。
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拓展发展空间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通过加强产业链衔接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智慧农业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协同效率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是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协同效率,实现智慧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产业标准协同制定
产业标准协同制定是加强产业链衔接的重要手段。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农业标准的制定,确保各环节的标准衔接和协同运作。例如,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中,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企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等共同制定农产品加工原料质量标准、加工工艺标准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标准,确保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运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中,服务提供商、农业生产主体、金融机构等共同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和协同效率。
2. 成套装备标准衔接
成套装备标准衔接是提升协同效率的重要保障。做好智慧农业成套装备的标准衔接,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能够兼容和协同工作。例如,对于智慧农业灌溉系统,制定灌溉设备、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各组成部分的标准,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能够兼容和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灌溉解决方案。在农业机械化作业中,制定农机具与智能导航系统、作业监控系统等的标准接口和通信协议,实现农机具的智能化升级和协同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智慧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推动智慧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集群标准引领
集群标准引领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为引领,培育和发展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内,推动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运营,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时,制定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标准,包括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和运营标准,提升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2. 区域协同合作
区域协同合作是拓展智慧农业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智慧农业产业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利用其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与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不同地区之间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农业标准应用策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我国智慧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结语与展望
《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发布与实施,为智慧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通过明确标准体系框架、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培育标准应用主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多方面的措施,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将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未来的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各方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