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景观档案,记录中国景观历史。
  • 暂无相关记录!
新闻news
县域文旅 IP 开发:以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5-09-10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当今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对于县域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的文旅 IP,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开发要求、开发模式和发展目标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县域文旅 IP 开发的策略与路径。

图片

 一、开发要求:立足政策与资源优势

(一)紧扣“十五五”规划要求

“十五五”规划作为国家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蓝图,为县域文旅 IP 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县域文旅开发必须与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政策导向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考虑“十五五”期间的政策重点、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开发工作符合政策指引,能够获得政策支持,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例如,如果“十五五”规划强调绿色发展理念,那么县域文旅开发就应着重突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等方向,打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说,可以推动旅游项目的低碳运营,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同时,可以开展生态教育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以生态资源为基底

生态资源是县域文旅开发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还能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卖点。许多县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森林湖泊等。这些生态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产品的天然基础。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例如,某山区县可以利用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区,开发徒步旅行、自然观察、森林康养等项目。在开发徒步旅行项目时,可以设计多条不同难度的徒步路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可以设置生态教育站点,提供关于当地动植物知识的讲解,让游客在徒步过程中学习生态保护知识。此外,还可以与当地的环保组织合作,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如植树造林、河流治理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以文化 IP 为核心

文化是文旅的灵魂。县域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地方民俗、传统技艺、历史传说、古建筑等。这些文化元素是县域文旅的独特优势,也是打造文旅 IP 的核心资源。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文化 IP,是县域文旅脱颖而出的关键。

例如,某县可以将当地的非遗文化与现代旅游体验相结合,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传统技艺展示、文化主题研学等活动,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具体来说,可以邀请当地的手工艺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并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过程。同时,可以开发文化主题研学项目,针对学生群体设计文化教育课程,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将文化 IP 融入到旅游产品设计中,开发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等,提升文旅产品的附加值。

图片

 (四)以科技为驱动

科技的应用可以为文旅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利用 VR 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通过 AR 技术增强游客对文化遗迹的了解和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在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现场设置 VR 体验区,让游客通过 VR 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生活场景或历史事件。同时,可以利用 AR 技术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游客通过手机扫描文化遗迹,可以获得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介绍,增强对遗迹的了解和体验。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游客需求,精准推送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营销效果。例如,通过分析游客的浏览历史和消费行为,为他们推送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信息。智能导览系统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航和讲解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这些科技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还能为文旅开发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开发模式:构建“规划 - 运营 - 营销”一体化模式

(一)规划:战略引领,资源整合

规划是文旅开发的基础,它决定了文旅项目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县域文旅开发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充分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明确开发目标和定位。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游客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

例如,可以将县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生态旅游区、文化旅游区、休闲度假区等,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发展方向。在生态旅游区,可以重点开发徒步旅行、自然观察、森林康养等项目;在文化旅游区,可以重点开发民俗文化体验、历史遗迹参观等项目;在休闲度假区,可以重点开发温泉度假、乡村民宿等项目。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通过科学规划,为文旅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二)运营:高效管理,优质服务

运营是文旅开发的关键,它决定了文旅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游客体验。高效的运营管理是确保文旅项目成功运营的重要保障。在运营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建设,培养专业的运营人才,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例如,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便利性、住宿舒适性和餐饮服务质量。在交通方面,可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增加旅游专线巴士,方便游客出行。在住宿方面,可以提升乡村民宿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加舒适和个性化的住宿体验。在餐饮方面,可以开发地方特色美食,提升餐饮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要注重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既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又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例如,可以根据游客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安排。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通过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文旅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营销:精准推广,品牌建设

营销是文旅开发的保障,它决定了文旅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中,有效的营销推广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县域文旅开发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精准营销,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提升文旅 IP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推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有趣的旅游视频、图文故事,吸引游客关注。在旅游网站上,可以与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特色旅游产品。同时,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独特的品牌标识、品牌故事和品牌体验,提升文旅 IP 的辨识度和吸引力。例如,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标识,讲述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打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提升文旅项目的影响力。通过精准营销和品牌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为文旅开发带来更多的流量和收益。

图片

三、发展目标:创新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在县域文旅 IP 开发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不断探索新的旅游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运营机制。例如,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如乡村民宿、乡村研学、乡村文创等;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旅游共享设施;创新运营机制,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文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提供个性化的住宿体验。同时,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乡村研学项目,针对学生群体设计自然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等课程。在商业模式上,可以引入共享经济模式,开发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在运营机制上,可以通过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开发,实现多方共赢。

(二)强化产业链协同

文旅产业涉及多个环节和领域,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强化产业链协同就是要打破各环节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链条。

例如,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打造联合旅游线路;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与交通部门合作,优化交通网络,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具体来说,可以与周边景区联合推出“一票通”旅游产品,游客购买一张门票可以

参观多个景区,增加游客的旅游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值。与交通部门合作,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增加旅游专线巴士,方便游客出行。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破解同质化困境

当前文旅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县域文旅 IP 开发要通过挖掘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 IP 和创新科技应用,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避免与周边地区形成同质化竞争。

例如,某县可以将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出以美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吸引美食爱好者前来体验。具体来说,可以举办地方美食节,邀请当地厨师现场烹饪特色美食,让游客品尝。同时,可以开发美食主题研学项目,让游客学习当地美食的制作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开发美食 VR 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 VR 设备体验美食制作过程。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文旅 IP 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四)实现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

流量经济注重的是游客的短期流量,而留量经济则更关注游客的长期留存和重复消费。要实现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需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打造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愿意多次前来旅游消费。

例如,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打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建立游客忠诚度计划等方式,增强游客与文旅 IP 之间的粘性,实现从一次性消费到多次消费、从短期流量到长期留量的转变。具体来说,可以根据游客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安排。在旅游过程中,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手工艺制作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可以建立游客忠诚度计划,为多次消费的游客提供优惠和奖励,鼓励他们再次前来旅游。通过这种转型,提升文旅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实现文旅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总之,县域文旅 IP 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优势,构建“规划 - 运营 - 营销”一体化开发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产业链协同,破解同质化困境,实现从“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持久吸引力的文旅 IP,推动县域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访记录
最新加入
景观文化
  • 浙景杭协

    浙景杭协

    协会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