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优先策略
1. 生态农业推广
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例如,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使用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工具进行害虫诱杀。在一些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通过释放瓢虫来防治蚜虫,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蔬菜的品质。这种绿色防控方法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构建“种植 - 养殖 - 加工”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少。例如,将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秸秆又可以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或者用于生产沼气。在一些大型生态农场,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乡村的生态平衡。
2. 乡村生态修复与保护
加强农村生态林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乡村周边和农田周边种植防护林,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如杨树、柳树等,既可以防风固沙,又能美化环境。同时,对乡村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建立保护档案,设置保护标志。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增强乡村的生态功能。
开展农村水系治理也是乡村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对乡村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进行清淤、疏通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水系的生态功能。在一些水乡地区,通过水系治理,打造了生态湿地公园,不仅改善了水质,还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新亮点。这种生态修复措施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为乡村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才振兴策略
1. 人才引进政策优化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返乡创业政策,包括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流转优惠等。例如,对于返乡创业人员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设备购置补贴;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创业者,减免一定期限的税收等。这些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创业者的成本,提高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建立人才公寓和配套服务设施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建设人才公寓,配备完善的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时,建设配套的商业设施、医疗设施、子女教育设施等,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例如,某地的乡村通过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的农业专家和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创业和发展。
2. 人才培训与教育提升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电商等培训课程。邀请农业专家、技术能手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例如,在一些蔬菜种植基地,定期组织农民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技术等内容。通过这些培训,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建立乡村人才培训基地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在乡村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可以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乡村基地进行,为乡村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同时,乡村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例如,某地的乡村通过与当地农业职业院校合作,建立了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二、路径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 特色农业培育
特色农业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培育特色农产品。例如,在一些山区,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高山蔬菜、特色中药材等。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能够卖出更好的价格。通过市场调研和科学规划,可以确保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是提升特色农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为特色农产品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品牌推介会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例如,某地的特色红薯品牌,通过在各大城市举办红薯品鉴会,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该品牌红薯,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 产业协同发展
建立农业产业联合体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联合体。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在一个水果产业联合体中,龙头企业负责水果的销售和品牌运营,合作社负责组织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家庭农场负责具体的水果种植管理,各方分工协作,实现了产业的协同发展。这种联合体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
加强与二三产业的对接也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与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旅游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与城市餐饮企业签订直供合同,保证蔬菜的销售渠道;与旅游企业合作,将农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这种对接,可以实现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