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一种创新的乡村运营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模式通过资源调查、以商引商、内生动力激发和策划造势等手段,不仅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一、资源调查:挖掘乡村宝藏
(一)全面摸底
临安区的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龙岗镇,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资源调查小组,对当地的山林、溪流、瀑布等自然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GPS定位和无人机测绘技术,小组精确记录了每片竹林的位置、面积和生长状况。龙岗镇的竹林资源丰富,这些竹林不仅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为竹制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原材料。例如,调查小组发现龙岗镇有一片面积达500亩的优质竹林,竹子生长茂盛,适合开发竹制品加工项目。
在人文资源方面,河桥古镇拥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包括古祠堂、古民居等。调查小组通过走访当地老人、查阅地方志等方式,详细记录了每座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同时,对当地的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竹编工艺等进行了系统整理。
例如,调查小组发现河桥古镇有一座建于明朝的古祠堂,祠堂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木雕和石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二)建立资源数据库
在昌化镇,当地政府建立了乡村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不仅包括资源的基本信息,还加入了资源的开发状态、保护措施等动态信息。例如,对于一片被开发为生态旅游区的竹林,数据库会记录其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等数据,为后续的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参考。数据库对乡村企业和村民开放,方便他们了解资源信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昌化镇的竹林生态旅游区在数据库中记录了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数据显示,自2020年开发以来,每年游客接待量增长了20%,旅游收入增长了25%。
(三)资源评估与分类
采用专家评估和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评估。在太湖源镇,邀请旅游规划专家对乡村的自然景观进行评估,同时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游客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偏好和消费意愿。
根据评估结果,将资源分为优势资源、潜力资源和一般资源。对于优势资源,如太湖源江畔的美丽滩涂,开发为高端民宿集群和户外拓展基地;对于潜力资源,如一些尚未开发的古村落,通过修缮和文化挖掘,逐步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对于一般资源,如普通农田,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提升其经济价值。例如,太湖源镇的美丽滩涂经过评估后,被开发为高端民宿集群,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二、以商引商:打造乡村经济引擎
(一)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在太湖源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修建了连接主要景点和村庄的柏油路,安装了智能路灯,提升了乡村的夜间照明条件。同时,升级了通信网络,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方便游客和企业使用高速网络。此外,当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如对在乡村投资建设民宿的企业,给予前三年免征所得税、后两年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对投资生态农业的企业,提供土地流转费用补贴和农业技术培训支持。
例如,一家在太湖源镇投资建设民宿的企业,享受了前三年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节省了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员工培训。
(二)发挥“头雁效应”
太湖源镇成功引进了一家知名旅游开发企业,该企业投资建设了一个大型的生态旅游综合体,包括高端民宿、生态餐厅、户外拓展基地等。这家企业的入驻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品质,还吸引了多家配套服务企业,如餐饮、娱乐、手工艺品制作等。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太湖源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集群。
例如,一家手工艺品工作室在旅游综合体附近开业,利用当地的竹编工艺制作旅游纪念品,产品供不应求。这种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活力,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太湖源镇的旅游产业集群每年为当地创造了超过500个就业岗位。
(三)建立商业合作平台
临安区政府定期举办乡村商业洽谈会,邀请各地企业参加。在洽谈会上,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乡村代表和其他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洽谈。例如,在一次洽谈会上,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当地一家种植有机蔬菜的合作社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此外,开发了“临安乡村商机网”,这是一个专门的线上商业合作平台。平台上发布乡村的商业机会、企业需求、政策信息等。
例如,一家计划投资乡村民宿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投资意向,当地乡村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民宿项目的详细信息,双方通过平台进行初步沟通和对接。通过这些平台,临安区的乡村吸引了大量投资,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内生动力激发: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一)培养乡村人才
在於潜镇,当地政府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为村民提供了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例如,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开设了民宿管理、导游讲解、餐饮服务等课程。培训结束后,村民可以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当地政府设立了“大学生回乡创业基金”,为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和创业指导。
例如,一位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回到於潜镇,利用所学的农业知识,创办了一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政府为他提供了5万元的创业基金,并安排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解决了种植技术难题。这位大学生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每年产出超过100吨有机蔬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鲜的蔬菜,还为基地创造了超过100万元的年收入。
(二)强化村民参与意识
在湍口镇,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村民议事会,讨论乡村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例如,在讨论建设一个新的乡村旅游项目时,村民们积极发表意见,提出了增加亲子游乐设施、改善周边环境等建议,这些意见被项目规划者采纳,使项目更符合村民的需求。在乡村旅游项目中,村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收益。
例如,在湍口镇的一个民宿集群项目中,村民可以将自己的闲置房屋出租给民宿经营者,获得租金收入;也可以在民宿中工作,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通过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如土鸡蛋、自制腊肉等,增加收入。这种利益共享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据统计,湍口镇的民宿集群项目每年为村民创造了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三)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在玲珑街道,每年都会举办“玲珑竹编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村民展示自己的竹编技艺,制作各种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同时,邀请游客参与竹编体验活动,传播竹编文化。这种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将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产业中。
例如,在玲珑街道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中,加入了竹编图案和当地民俗文化元素,使农产品更具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竹编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书籍等,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据统计,玲珑街道的竹编文化节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
四、策划造势:让乡村走向全国
(一)精准定位与品牌策划
以高虹镇为例,该镇将自身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小镇”,围绕生态旅游进行品牌策划。确定了“高虹生态,悠然生活”的品牌口号,并设计了以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为背景的品牌标志。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高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带有当地山水图案的明信片、竹编工艺品等。
同时,制作了精美的旅游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各大旅游展会和景区进行发放。例如,高虹镇的旅游宣传海报在杭州西湖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展示,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二)多渠道宣传推广
在传统媒体方面,高虹镇在杭州电视台旅游频道投放了乡村旅游广告,每周播放一次,时长30分钟。在新媒体方面,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乡村旅游的短视频和图文内容。例如,一位抖音博主在高虹镇拍摄的乡村旅游短视频获得了超过100万的点赞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高虹镇每年都会举办“高虹水果采摘节”,在采摘节期间,游客可以亲自采摘水果,品尝农家美食。当地政府邀请了多家媒体和旅游博主参加活动,通过他们的报道和分享,提升了
高虹镇的知名度。活动期间,游客数量比平时增加了3倍以上。据统计,高虹镇的水果采摘节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万元。
(三)建立长期宣传机制
高虹镇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宣传计划,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宣传计划包括制作新的宣传视频、更新官方网站内容、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等。例如,每年春季制作一部新的乡村旅游宣传视频,展示高虹镇的春季美景和特色活动。与当地电视台、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例如,与杭州电视台合作,每年制作4期乡村旅游专题节目;与多家旅行社合作,将高虹镇纳入旅游线路进行推广;与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网站合作,发布高虹镇的旅游产品和优惠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通过这些长期宣传机制,高虹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浙江省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临安乡村运营模式的成效
通过资源调查、以商引商、内生动力激发和策划造势等手段,临安乡村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模式不仅为临安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