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获得实惠。例如,在一些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中,成立村民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参与旅游项目的分红。这种利益共享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保护和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决策、参与项目实施和利益共享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
完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科学的保护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建立保护管理机制
明确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各方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负责制定保护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桥梁作用,组织志愿者参与保护工作;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人,要积极参与保护和管理工作。例如,在一些传统村落,成立了村民自治保护委员会,负责日常的保护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保护规划要充分考虑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和村民的生活需求。例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中,详细规定了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村落空间的整治措施以及村民生活设施的改善方案。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保护项目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巡查制度,定期对村落的保护情况进行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制定保护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等多种方式,建立科学的保护管理机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建筑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例如,对参与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对捐赠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的个人和企业给予税收抵扣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传统村落保护中。
在土地利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允许传统村落内的土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用于发展文化旅游、民宿等产业。同时,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盘活传统村落的土地资源,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空间。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文化乡创中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村记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乡村记忆馆和非遗展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完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措施,我们可以在文化乡创中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传承乡村记忆,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