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2025生态农场发展论坛”在枫桥学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共享共创,共生共富”为主题,由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诸暨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主办,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邀请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沈宇青、科教处处长谢军,诸暨市农业行政执法队队长郦伯均、诸暨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褚奇威、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党建室主任郦莎等嘉宾出席。同时,浙江大学“严家军”团队和绍兴市“农创客”团队作为主力参会方,共同探讨生态农场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论坛伊始,诸暨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楼文妤致辞。她提到,生态农场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方能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严力蛟:理念创新引领生态农场发展
严力蛟教授围绕“学习‘千万工程’精髓要义 促进生态农场创新发展”做报告。报告从浙江省“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和“七个一”经验启示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农场创新发展的借鉴作用和重要启示出发,总结生态农场的产业模式创新和新型业态展望,进一步指出生态农场的业态植入和产业发展应围绕“引爆点、全产业链、机制、品质、品牌、营销、运营”7个关键词来做文章,并通过丰富的成功案例介绍,阐述了各关键词的做法和影响。 严教授的演讲不仅从理论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更结合“严家军”团队的实践经验,展示了高校科研力量如何推动农业创新和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田力:用生命影响生命
浙江永宁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力分享了弟兄农场的发展历程。从生猪养殖起步,他探索“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打造出集农业生产、自然研学与文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场。他表示,农业是一种责任和信念,希望用创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用生命影响生命。 田力的分享从实践出发,展现了农创客团队在生态农场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为农业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典范。
圆桌对话:多维度解读乡村振兴路径
在圆桌会议环节,六位嘉宾围绕“乡村振兴与生态农场创新”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各自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探索与实践:
河北大桓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洪波分享了生态苹果种植的成功案例,通过有机理念的实践,实现了土壤修复、产品品质提升与市场认可的多重目标。 浙江国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丹讲述绍兴鸭品牌建设的科技赋能实践,展示了现代科技在提升传统农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浙江大学农业战略与乡村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璐以“桑基鱼塘”模式为例,探讨了高校科研如何与乡村资源深度结合,为乡村生态经济的系统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 浙江越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淦平从“同山烧”白酒产业的品牌化与标准化谈起,分享了地方特色产业如何通过品牌升级与标准化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绍兴市秦望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帅亮展示了平水日铸茶如何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杭州极地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思炜提出农业与文旅融合、低空经济和户外运动结合的新方向,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业态。
嘉宾点评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党建室主任郦莎从“农”“创”“客”三个核心维度进行总结。她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释放农业农村资源潜力,融入创新理念,同时要优化创业环境,让乡村成为新农人干事创业的沃土。这一总结不仅强调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也明确了政府在人才培养和服务优化中的关键作用。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谢军总结了论坛成果。他从“实”“先”“合”三个关键词出发,提出农业要扎根实践,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行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多方协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一线实践者的深度联动。谢处长的点评切中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系统化的方向指引。
诸暨经验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诸暨市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团队引育,打造了“新农人”与乡村创新并进的“诸暨经验”。通过平台搭建和实践创新,一批如“弟兄农场”这样的新农人典范脱颖而出,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2025生态农场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丰硕成果,更是乡村振兴与农业创新的崭新起点。期待更多像“严家军”和“农创客”团队这样的群体加入,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