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整村运营案例008】黄山市“村字号”IP: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深度解析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4-12-28 | 7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黄山市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创新性地打造了“村字号”IP,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品牌活动,成功地推动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本文将深入分析黄山市“村字号”IP的成功案例,探讨其背后的操盘方法论,并提炼出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一、“村字号”IP的诞生与内涵

黄山市,这座以自然风光和徽州文化闻名的城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村字号”IP的诞生,正是基于黄山市丰富的乡村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IP涵盖了村碗、村创、村戏、村赛、“村官”五大板块,旨在通过品牌化运营,将黄山市的乡村特色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图片

二、五大板块的详细解读

• 村碗IP:快到“碗”里来

黄山乡村从来不缺乏优质农特产品,要做的是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去传播推广,进而带动售卖。“徽州味 赛村碗”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通过这一IP,黄山市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如茶叶、竹编、徽雕等,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超千亿元产值。

• 村创:创新与创业的融合

黄山市通过集聚乡村设计师、运营师等专业人才,推动乡村创新与创业。这些人才的加入,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活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村戏: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徽州有戏 田野乡音”为代表的乡村戏曲节,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成为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戏曲节,黄山市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图片

• 村赛:激发乡村创新活力

通过“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大赛”等活动,黄山市激发了乡村创新活力,提升了乡村美学价值。这些赛事不仅为乡村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乡村美学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村官:乡村振兴的引领者

黄山市开设“百名村官话振兴”专栏,通过乡村书记的视角,展示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乡村干部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三、操盘方法论的提炼

黄山市“村字号”IP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操盘方法论。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 品牌引领:黄山市通过打造“村字号”IP,提升了乡村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乡村产品的市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产业融合:黄山市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宽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价值,实现了农民增收。

• 文化激活:黄山市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举办文化活动,激活了乡村文化,提升了乡村文化吸引力。

图片

• 人才驱动:黄山市集聚和培养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黄山市出台了《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并通过多种培训和实践活动,建设了一支强大的乡土人才队伍。

• 生态优先:黄山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通过建设“生态美”超市和全域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黄山市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 组织创新:黄山市通过“村官”等项目,强化了乡村组织建设,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通过组织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和乡村推介官俱乐部,黄山市激发了乡村干部的活力和创造力。

图片

四、案例借鉴与推广

黄山市“村字号”IP的成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下是几个可供借鉴的方面:

• 文化振兴:通过“村字号”IP,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 人才策略:借鉴“万千工程”的成功经验,构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 产业融合:以县域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

• 生态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图片

黄山市“村字号”IP的成功案例,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品牌引领、产业融合、文化激活、人才驱动、生态优先和组织创新等策略,黄山市实现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DECEMBER


图片

专家点评与避坑指南

在借鉴黄山市“村字号”IP的成功案例进行乡村振兴项目操作时,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点评和建议,以帮助学习者避免常见的陷阱和误区。

1.土地流转风险

• 点评:乡村振兴需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流转,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风险。农民可能受到不公平的补偿,导致农民权益受损。土地流转可能引发土地纠纷和社会矛盾。

• 避坑指南: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权益,加强土地纠纷的排查和解决,加强社会稳定维护力量。

图片

2.资金风险

• 点评: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资金管理可能不够规范,容易导致资金浪费和腐败问题。项目投资回报不确定,存在投资风险。

• 避坑指南: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加强项目评估和风险分析。

3.产业发展风险

• 点评:乡村产业发展可能受到市场需求不稳定的影响,导致产业空心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产业发展也面临交通、能源等方面的限制。

• 避坑指南:加强市场调研,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图片

4.农民素质风险

• 点评: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需求。

• 避坑指南: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5.防止项目决策“房地产化”

• 点评:都市近郊项目决策容易倾向于“房地产化”,尤其是许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比较急功近利,常常打着乡村振兴的招牌行房地产化之实。

• 避坑指南:坚持乡村振兴的本质,防止项目决策偏离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房地产化。

图片

6.防止一哄而起,急躁冒进

• 点评:要严防各地跟风一起上、铺摊子、扩规模,每个乡、村、户都盲目推进,粗糙推行,造成浪费,形成烂摊子。

• 避坑指南: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跟风,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注重质量和效益。

7.防止政府包办,群众观看

• 点评:推进乡村振兴不能所有事情都由政府来包办,让群众参与是关键。

• 避坑指南: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8.防止去农化伤了根本

• 点评:乡村振兴不能忘了根本,只有在继续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农作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色的特征,发展农村经济。

图片

• 避坑指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护农业生产,防止过度开发和非农化。

通过以上专家的点评和避坑指南,学习者可以在操作乡村振兴项目时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避免常见的误区,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