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免费发布
“两山”之路15年:浙江厚植生态优势 “数说” 林业嬗变
来源:省推广站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1-08-30 | 5491 次浏览 | 分享到:

             浙江林业厚植生态优势   夏鹏飞   摄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记者方堃)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从事林业工作30年,浙江省林业局副局长陆献峰对这句话感受颇深。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从浙北竹海到浙南山林,从浙东海岸到浙西深谷,林业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另一头担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营几何时,无节制的伐树毁林曾让生态一度蒙准,从矛盾制约关系,到相互依存关系,再到辩证统一关系,15年间,浙江林业系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数说"材业嬗变,以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总产值,实现了从“森林资源小省”向“林业经济大省”的跨越。

             浙江林业厚植生态优势    王志江    摄

完善顶层设计抓牢林业生态建设“牛鼻子

和别的业界不同,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政府是林业生态的主导力量。

今年5月,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新一轮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明确省级以上公益林最低补偿标准从每亩31元提高到33元。"公益林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2018年全省公益林涵养水源197多亿吨,相当于1400多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陆献峰告诉记者,这是自2004年以来浙江第11次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8元提高到目前的最低每亩 33元。

"我们每年收到公益林补偿金就像收到过年红包一样开心。”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垵口乡大山村林农孙金花家里有120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按照新出台的补助标准,加上市、县两级的其他补助,她家的公益林能够拿到4000多元的补助。截至2019年底,浙江有省级以上公益林4549万亩,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偿资金150亿元,惠及330万农户1300余万人。

有像孙金花一样受惠的林农,也有像沈连根一样收到企业“关停令”的村民。“我办了20多年毛笋加工作坊,每年净收入有80多万元,虽然赚钱,确实也让村里息气需天,竹林也受到了很大的染。”,浙江德清是草于山镇仙潭村的沈连根告诉记者,和他一起被关停的污染企业有一大批,现在都转型做民宿了。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让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在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看来,不管是“孙金花”还是“沈连根”,不管完善“补偿机制”,还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其目的就是厘清责权,强化举措,丰牢抓住林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公益林有保护制度,企业有排放红线,招商引资有环评红线,针对干部考核,浙江省也划出一道道制度红线,《关于实施新一轮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森林浙江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多年来,一揽子政策不断完善着浙江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让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转化为脚势实地的行动。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黑,2019年,浙江省森林覆盖率(合般灌木林)达到61.15%,居全国前列,较2004年的60.49%提高了0.66个百分点,15年来持续保持高位稳定并实现稳中有增。

资本上山入林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良好林业生态也逐步惠及民生--既要“绿”,又要“富”。2019年,浙江出台《关于支持工商资本“上山入林”投资林业产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上山入林”,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这种仿野生种植的黄精,市场价在65元/公斤,丰收时一亩山产出4万元不成问题。"2014年,黄华龙顺应“林下经济”发展大潮,回到家乡建德市,成立李家镇长林村药材专业台作社,流转当地山林500余亩,租期12年。"我非常看好在长林村投建名贵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喜阴,这里有深山浓雾的成长环境。中药材们吸着雾气,喝着露水,品质自然好。”黄华龙说,有了好生态做基石,只要每季按时除草、捉虫、施肥即可。

在此基础上,黄华龙又与杭州市农科院合作,成立技术团队;与全国各地中药企业合作,保证药材销售;并雇用村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根据铁皮石斛附生特性,利用林下空间小环境,在杉木等树木上种铁皮石斛,大大提升经济效益;采用毛竹非均匀“点穴”施肥法,措配调整毛竹林结构,原来低产的毛竹林亩产量提高超过50%....近年来,浙江林业部门实施林下道地中药材、林下优质食用菌富民增收工程,推广“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创新模式,大力构建“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立体发展格局。

壮大林下经济、做强木本粮油产业、优化花卉苗木产业、提升竹木制造产业、拓展森林康养产业..胡侠表示,浙江林业正在走一条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主体多元化、经营数字化的路子,加强改革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推进集群成链,努力打造林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样板区。

据悉,浙江省林业行业总产值已从2015年的452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46亿元,该省经济林产品产量已达到5153.6万吨。浙江农民13%收入来自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19%。

"多年以来,浙江的林业工作,特别是林业产业工作特点鲜明,成效显著,多项改革经验做法都在全国复制推广,林业行业总产信连续8年年均增幅保持在20%左右,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中国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玉印如是评价。

数宇林业 激活现代林业发展 

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手持“金钥匙”,浙江秉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精神,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探索“数字林业”。

最初的林业实际上和我国农业常规的发展差不多,管理粗放、发展落后、效益低下,甚至于大多林业的发展处于消息闭塞的地区。”陆献峰告诉记者,林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山”转换的重要手段,让厚重的参天古木“轻盈转身”可以说是每一个林业人的夙愿。

“2018年底,浙江林业“数据仓”措建成型并投入使用,与省公共数据平台、政务服务网及其他省级部门等数据资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陆献峰介绍,林木采伐、有害生物、古树名木、森林防火、木材运输、野生动植物等1600多万条数据在数字高铁上飞驰、交汇,呈现数据价值。该平台使浙江林业信息化率达82.7%。

数字林业“一张图”,浙江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大步伐使林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以森林消防为例,我们《“互联网+”林业灾害应急管理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项目为抓手,以高清视频图像监测为数据来源,基于图像识别、DCNN等技术,研发森林火灾自动监测系统,烟火误报率低于0.01%。”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实现误报率更低、实时性更高的烟火识别与预警。

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结台智能虫情测报灯,基于经验学习及图像识别技术,研究集监测、判读、防治为一体的虫情大数据监管分析体系;在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防治方面,进一步完善数据异地融合与优先调度技术利用红外摄像机获取视频图像数据,针对动物生活环境、习性,鸟类迁徙途径等进行分析,研究主动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15年间,浙江陆续建设并推广了20多个国家级、省级林业业务系统,各系统运行多年,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为现代林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绿色已成为浙江省域国土的鲜明底色和动人色彩,“七山一水两分田”本为天然的资源劣势,在林业生态涵养下,已转化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