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香港宠物公园使用体验大揭秘!不止是遛狗那么简单
来源: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24-12-08 | 1479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问卷第一部分收集的数据。该方法利用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对最能解释每个相对维度的变量进行归类,从而将众多变量简化为少量核心因子。


图片



04

研究结果


受访者特征

调查问卷共收到156份有效答复(MOS共53份、BVR共32份、SWT共47份、CWP共24份)。总体而言,大部分受访者为女性、中国籍,年龄为30~39岁,属专业人士;他们居住在私有住房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逾4万港元、无子女;受访者养宠比例为64.1%。


比较而言,4个公园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较大。SWT的受访者养宠比例最高,达87.2%。在BVR和CWP中,18~21岁的青年人占比较大。BVR的受访者家庭月收入低于1万港元的比例较高,而该宠物公园亦位于香港平均收入最低的区域之一。更多青年人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常使用CWP。就住所类型而言,CWP的受访者居住在公共住房中的比例最高。共计46名受访者自愿参与了后续的半结构式访谈,其中16位为非宠物饲养者。


宠物公园使用偏好

问卷数据表明,宠物公园使用者常常选择步行前往该公园,每周访问2~5次,每次逗留的时间超过45分钟,不少饲养者距宠物公园较远。受访者在4个宠物公园的使用模式不尽相同。CWP在工作日的使用频率更高,而61.7%的受访者会在工作日和周末均使用SWT。从逗留时间来看,MOS的逗留时间普遍较短;SWT相对较长。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园使用频率与认为该公园是选择住所的重要因素、认为到达公园很方便、使用公园的可负担性,以及日常使用时长显著相关。虽然更频繁前往公园的使用者常单独(包括携宠)访问该公园,但宠物饲养者表现出较强的社交需求。他们常根据距住所距离及是否有其他可供犬类进入的公共场所来选择使用特定的公园。


因子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33,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KMO值为0.864,巴特利特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因子分析法的可信度和拟合度。本研究将问卷中的变量简化为包含5个因子的清晰结构,并将提取的因子与现有的城市设计考量因素进行比较,分别确定为“绿地可用性”“社交与参与”“可步行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05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宠物公园共融潜力


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五大因子对宠物公园的空间正义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进一步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说明阐释。


绿地可用性

绿地可用性因子包含了公共设施、设计及空间供给的相关变量,以及对绿地要素的满意度和反映了对空间分配公平要素的满意度的变量。具体而言,CWP全域允许宠物进入且24小时开放。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受访者常常会在夜间使用该公园。而SWT的受访者多偏好该公园的绿化,认为其积极影响能惠及整个社区。


另有受访者表示,现今人宠关系逐渐由单一的饲养转变为陪伴,多位受访者认为,香港适合宠物活动的公共空间仍十分有限。约81.4%的问卷受访者表示支持开放更多宠物可使用的公共空间;也有访谈受访者指出社会应“关注动物权益”,但另有3.85%的受访者认为减少宠物自身及人宠互动行为对他人的干扰。其他访谈受访者还提出了卫生、宠物的可控性和公众是否接受等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社交与参与

社交与参与因子涵盖社区共享性、社交性和参与性相关变量。本研究发现宠物公园能够有效联接居民群体。这类公园的使用者既对宠物有共同的兴趣,又被聚集在一个小型的公共空间中,这一过程鼓励随机的社交互动,有助于使用者感受到社区的归属感,加强宠物饲养者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可步行性

可步行性因子反映了使用者往返公园的步行体验,包括是否步行可达及步行体验是否积极。宠物公园的使用者高度重视他们的住所邻近性和到宠物公园的步行便利性,并常常通过宠物公园的位置和设计来确定其空间边界。同时,由于香港公共交通对于携带宠物乘坐的限制,能否步行到达宠物公园显得更加重要。


安全性

安全性因子包含了设计、安全和维护的相关变量,尤其注重公园的夜间照明水平和夜间使用者的安全感。至于涉及公园公共服务设施在使用方面安全性的变量,则包含使用者对公园维护情况和公共设施运行状况的满意度。


过往研究指出,宠物公园在降低社区犯罪率、提升社区安全等方面表现出社会正外部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所感知的安全度与期望其他游客遵守公园规定、主动参与公园维护和公园内的社交互动情况显著相关。这意味着就宠物公园而言,安全性与使用者积极参与建立的社会资本有关。此外,本研究发现,尽管无家可归者也是宠物公园的潜在使用者,但公园对其包容性相对不足。


灵活性

灵活性因子包含管理和公共设施两个变量,即宠物公园是否设立令人感到拘束的严格使用规定和提供充足的休憩设施。宠物公园的设计,尤其是座椅等休憩设施的提供,对于公园使用者非常重要。大部分访谈受访者都认同应增设宠物友好设施。



06

结语



本研究基于空间正义理论框架,采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检视了香港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宠物公园作为包容性绿色基础设施如何增进城市社区福祉,并对更广义的空间正义有所贡献。本研究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分配中的利益驱动和复杂性,审视了如何在保障特定群体空间权利的同时避免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研究结果显示,宠物公园良好的绿地可用性、社交与参与、可步行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其在城市空间正义中的表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