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曾写:西湖烟霞岭下曾有一家小店颇具心思,用桂花煮板栗,很快做出了名气。徐志摩每当秋后必去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郁达夫的笔下,也出现过桂花栗子。桂花与栗子,一花一果,江南的秋天把他们同时赐予人们,于是有了这么香香的美食,实在是不可错过。
关于糖桂花,1957年夏天出生在杭州的著名作家李杭育,专门写过散文《糖桂花》,在他笔下,糖桂花制作简单而味道香甜。把花采回家后,花农们先是用筛子筛去其中掺混着的树棍、叶片等,然后盛在竹匾里晒上一两天太阳,往坛子里铺一层糖,使劲用手掌搓揉处理好的桂花,把花瓣揉蔫了。再往上铺糖,再往上又是一层花儿……如此一层层边铺边揉,逐渐填满了坛子。离坛口还有那么寸把的一截,是厚厚地、满满实实地铺上一层食盐,就用这层盐来封住坛口。让里面的糖桂花不仅能最终完成腌制,而且保持长久不坏。家里来了客人. 冲上一碗江南的藕粉,撒上一点点糖桂花。真的只是那么一点点,便是最好的待客点心。看着客人享用,那时的小孩李杭育,在一旁闻着也好香。
杭州美女作家陈曼冬,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改作“陈桂花”,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我是陈桂花》,封面是桂花的颜色,第一卷叫“桂花”,第二卷叫“陈·桂花”,第三、四卷分别叫“桂花·陈”“我是陈桂花”。她在书中也写了糖桂花的制作过程:
捡干净后,将选好的桂花平铺在筛子里,置于阴凉处晾干。至花色变深时用手搓一下,有柔润感而无硬物感时便可。
接下来,就是腌制工作了。按4斤桂花配1斤盐的比例,放入梅卤(腌过青梅的卤水)中。酸中带咸的梅卤,能很好地中和掉桂花略有的苦味。半个月之后,取出桂花用水漂洗一下……然后找一个干净的广口玻璃瓶,一层桂花一层糖(白糖的用量要多于桂花),依次码好,并用汤勺或者面杖压实……再等上十多天,瓶底那些美美地吸收了糖水的桂汁已变得蜜一般黏稠细密,透着宛如琥珀的金黄色泽引人垂涎,糖桂花终于做好了。
小心翼翼地拧开瓶盖,刹那间,空气中便弥漫开阵阵淡雅的香味,甜丝丝地沁人肺腑。我是很喜欢这股清甜滋味的,这馥郁的桂花香正是秋天味道的延续。小时候晚上看书迟了,母亲会做一碗年糕汤或者番薯汤,热气腾腾甜甜蜜蜜地喝下去。这些甜汤的点睛之笔,便是糖桂花了。有了糖桂花的帮衬,嗅觉和味觉都会 立刻丰富浓郁起来,也平添了几多气质。
同样是糖桂花,不同时期的杭州人,虽然制作方法大同小异,但是对糖桂花的期待已大不相同。李杭育老师是对儿时的回忆,陈曼冬凭着小时候的记忆,不断摸索改良,如今亲手制作颇有心得。糖桂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甜香。
如今,咖啡厅、奶茶店,充满想象力地把桂花放进了龙井茶、奶茶以及咖啡之中。居民家中,也喜欢在龙井茶里夹杂一些桂花,茶香、桂香相互补充,一同叙述杭州的江南故事。桂花,已经化作了舌尖的芬芳和记忆。
关于桂花酒的制法,有好几多方法,可以隔酒熏香,让香气自上透下。可以泡酒,每斗酒泡以鲜桂花三斤。也可以在酿酒的高粱、大米中加入桂花。无论哪种,桂花酒都十分契合江南山水的气质,来杭州,在桂花树下品一品桂花酒,那是酒不醉人花醉人。
杭桂年年相约而放,年年奉献大规模全方位的天香。
黄玉林:笔名黄地郎,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社科联主席、区新闻出版局局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北方文学》《山西文学》等。
Copyright © 2018 景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www.中国景观网.net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7798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 网站后台